怀念胡耀邦,怀念我们的青春

 

 

耀邦生辰:19151120

忌日:1989415

籍贯:湖南省浏阳市

 

    1989年,耀邦去世的时候,我还是个生瓜蛋子,所以,要说我对耀邦有多么深入的了解,有多么深厚的感情,那是胡说。1989年那段时间,我正在某某大学混事儿,贪婪地流连于二教、三教几个阶梯教室在晚上举办的各种讲座(我认为“上大学不是为了学习,而是为了听讲座”,现在的大学生,哪里知道这个。)。415日那天,记得是在3105,黑板上6个大字“哭耀邦,呼民主”。当时就奇怪:为什么要哭耀邦,他死了吗?他与民主有什么关系?当时3105挤满了人,我先挤到窗台上占了20平方厘米的窗台,后来被后面的人给挤进了教室。

    现在,20多年过去了,怀念胡耀邦,同时也是怀念我们这一代人逝去的青春。想当年,我们可是一腔热血,每一滴都是爱国的血,我是一个活脱脱的爱国贼。如今,我坚持认为——爱国,是汉语中最肮脏的词汇之一。如此巨变从哪里来的?原因不用说了,事实摆在那里。残酷的记忆让我们心碎,那些残暴的民族败类已经在地狱中预定了长期居住权。 

   纪念耀邦,为了自己的良心。

   如果你把自己当成一个知识分子(这个词复杂的含义暂且不论),那么,你应该怀念耀邦。1980年代改革中获益最多的知识分子精英,本应是耀邦最坚定的后盾,但自由最多、影响最大的知识分子们早已选定了逃避现实的道路。

    他们应当感到惭愧。

 

    今天在推特上看到:胡耀邦去世后,他在老家农村种地的亲哥哥赶往北京奔丧,没有买到坐票蹲在车厢接口处,想起亲弟弟不禁抽泣,列车员经过问何故,大哭道“我弟弟胡 耀邦死了”。列车长大惊,赶忙安排卧铺。

    这个故事的真假,我不知道。故事中反映了百姓的“青天”思想依然顽固。但是,人们为什么要怀念胡耀邦这个青天?到底有多少大家都知道的事情还在假装没有发生过? 

    今天,在奥斯卡小金人文章后,胡耀邦3个字不是敏感词了。呵呵,有趣。我们该感叹演员为了勉强挽回一点声誉会做一件好事吧。

 

   下面是以前写的,每年4月15日,我都发一次。

   下面浅显地总结一下耀邦与中国知识分子的渊源。主要集中于1979年。为什么要集中于1979年?理由:1,在怀念耀邦的同时,顺带怀念一下难忘的1979,那个黄金岁月。2,局限于1979,可以假装后来的一些事情没有发生过。

    由于某些原因,当时引文未标明出处。抱歉。

 

1,平反冤案

    为知识分子平反,肯定是耀邦最被人怀念的一件大事。他1964年就曾急如星火地去营救生死边缘的陕西基层干部,因此得罪了陕北帮头子刘LT,以致惹来几致杀身的大祸。

    最著名的抢救还是在1979年。当时各种政治运动中冤假错案层出不穷,殃及亿万国民,胡耀邦曾掰着指头向工作人员算过一笔账:“反右派”和“反右倾”反掉过多少万人;大跃进中的“拔白旗”和七千人大会之后的“四清”运动又伤害了多少万人;举国上下大动乱的“文化大革命”,更是冤案迭起,怨声遍野。每一次运动都说“坏人只占5%左右”,但不断地整来整去,多少个5%加在一起,天下还剩下多少好人?胡耀邦认为:如要最迅速、最彻底地解决这个人人自危的危机,只有迅速全面彻底地平反一切冤假错案,重新赢得人心,他把这归结为4个字:“人心为上”。

  据后来较确切的统计,仅仅摘帽改正的“右派”就有552300多人。

   

2,当时中宣部思想解放

  197812月,胡耀邦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担任中央秘书长兼中宣部长。1981年当选为中共中央主席,1982年取消主席后当选总书记,直至1987年一月辞职。其间,胡耀邦作为中共领导人,开始自上而下推动全面而有系统地改革。他兼任中宣部长后宣布要把中宣部办成“思想解放部”;他对1979年出现的北京西单XX墙,主张:“我始终支持任何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行使民主权利。希望大家都在宪法的保护下享有最大的自由”;他提倡对知识分子的宽容,重视个人的思想自由和独立精神。胡耀邦全面支持配合邓小平提出的经济改革开放决策,但同时提倡全面改革开放的思想,强调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体制必须同步改革,并且从党内政治民主做起。尽管遭到胡QM、邓LQ等“左”派的攻击,胡耀邦仍竭尽全力试图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在中共领导下推动中国走民主富强兴邦之路的治国方略。

 

3,推动媒体的变革

    我鄙视中国媒体,却无法回避我本人也是媒体人这样一个尴尬的事实。

    既然身陷其中,我也只好关注并研究媒体的历史。

    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是在19561957年间,中国有两家大报摆脱了斯大林路线,走上了独立追寻新闻自由、推动中国非斯大林化的道路。《人民日报》称作“改版”,由邓拓主持,版面扩大一倍,社会性、批判性成为主导。《中国青年报》的改革实际上是在胡耀邦亲自主持下进行,一举抛弃了所谓“团报”性质,大刀阔斧地向全社会的黑暗、保守势力宣战。

    1979年,西单XX墙、魏XX一事后,《人民日报》上发表了郭罗基的文章《政治问题是可以讨论的》,此文与胡耀邦有无关系,我未考证出。

 

4,作协的春天

    与鄙视记者一样,今天的人们也鄙视作协,如同怀念王小波一文中所说,王小波、王朔拒绝加入作协,赢得尊重。

    其实,作协曾经有过不被人民抛弃的机会。

    1984年年底和1985年年初之间,刚刚开过一次作协第四次代表大会。在胡耀邦的支持下,第一次提出给文艺创作以自由,不加任何前提和限制,在国内外引起很大震动。同时提出这次大会上要产生作协的领导班子,几年来左派的种种安排一概不算数,要由代表们重新来一次“民主选举”。选举的结果,1949年以来左派当家的局面完全改变,一大帮靠当文艺官吃了几十年饭的人,纷纷落马。码字之人举国欢腾。

    1979年在北京举行中国全国文联第4次代表大会,闭幕的傍晚,举行了一次盛大的宴会。文联各协会的代表们首先向华国锋、胡耀邦等中央首长敬酒。不过,当那些代表拿着酒杯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以后,听到的却是“宴会到此结束”!1000多人的宴席,还没有人动一下筷子,便草草收场。这样一个难堪的结局,据说是由于各方面斗争激烈,拿不出一个对这次会议的一致的看法。当时胡耀邦身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大会的这样一个结局也就等于对胡耀邦主持的这一项重大工作投了一次不信任票。后来的事实证明,这果然不是一个好兆。

 

5,与当今胡总书记的渊源

   当今胡总书记,是清华出身,自然也是知识分子一分子。

   19819月,胡锦涛在中央党校青干班学习时,结识了时任中国历史博物馆副馆长的胡德平,两个同学因志趣相投,成为知心朋友。一天晚上,胡德平带着同学胡锦涛来到了家里,拜访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大胡和小胡的第一次谈话就相当融洽。以后,胡锦涛又去了胡耀邦家几次,与胡耀邦一家的关系自然也就密切起来。

  亚洲周刊透露,胡锦涛对胡耀邦这位“伯乐”一直怀有知遇之恩,尤其尊敬和仰慕胡耀邦“廉洁清明、务实亲民”的政治家品格。1993415日清晨7点多,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的胡锦涛来到江西共青城的耀邦陵园,在墓前肃立良久,突然大声呼喊起来:“总书记,今天我是来还愿的!”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当时前往耀邦陵园吊唁的地方党政干部,一般都不敢再称胡耀邦为“总书记”,更不用说中央级干部了。所以,胡锦涛此举动,赢得尊重。

 

    都当过共青团中央书记,都……区别怎么那么大呢?

    有些事我们可以逃避,有些人我们不能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