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雨把城市淹了别怨“天气预报”

  本月7日凌晨广州突如其来的超强暴雨,致中心城区多处出现严重内涝险情,损失严重。此前气象部门曾预测广东省“五一”三天假期主要以雨雾为主,结果却是大部分地区天气晴好。中山大学大气科学系教授温之平表示,暴雨定时、定点、定量预报是国际性难题,美国等发达国家准确率为23%,中国平均只有17%—18%。(《南方都市报》5月10日)

  既然像美国这样最发达的国家,对于暴风雨之类灾害天气的准确预报率也只有23%,那么,我们平均只有17%-18%的预测准确率也不算低了。所以,面对广州这场暴雨所带来的“水淹全城”,该需要反思的是“城市排水系统不通畅”所隐喻的城市应急能力,而不是气象部门的天气预报。

  事实上,反过来说,纵然气象部门准确预报到了暴雨的到来又能如何?《南方都市报》一篇见报的文章里这样描述这次暴雨中广州的场景:“一场豪雨,堂堂广州城居然被淹成瘫痪。公交车变成水中舟,楼盘露天停车位和单位地下车库里的小汽车变身潜水艇。被水淹的还有学校民居农家店铺等等……”那么,在如此的“下水道堵塞”的城市基础设施下,有没有准确的天气预报,结果或者并无太大的区别。

  最近几年来,极端灾害性天气的肆虐越来越频繁。轻则造成短时期交通瘫痪、停水、停电,影响市民生活;重则带来重大经济损失,甚至夺人性命。2007年7月18日,济南一场特大暴雨造成20多人死亡;2008年年初,中国南方的雨雪冰冻灾害造成多城市停电、交通瘫痪;2009年11月,雨雪天气又在全国多个城市引发“气荒”。所以,尽最大可能地提高城市应急能力,当极端天气来袭,把损失减小到最低限度,这已经是一个不该被城市管理者忽视的重大课题。

  我国的城市化进程非常迅速和迅猛,但与城市空间的迅速扩张相比,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应急机制建设严重滞后,这正是一些城市在突发事件面前陷入被动的根本原因。然而,尽管暴雨或者暴雪的肆虐现实警示范例比比皆是,但很多地方的城市防灾应急管理却始终不尽人意,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亦没有应有的投入。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也来不及,所以暴风骤雨袭来时,城市就乱了套。

  在去年入冬以来席卷大半个中国的连续大雪中,很多城市管理者号召市民站出来扫雪。为什么要求市民扫雪呢?是雪情严重,单单指望公共管理的力量已经难以完成清雪的任务。在很多西方发达国家,城市都配备有充足的机械化除雪设备,一台铲雪机一个小时可以铲除500吨冰雪,而返观我们,同等的冰雪多靠人力来完成,至少需要一千多人忙活上大半天。

  天气预报、地震预报这些是国际难题,但我想,加大投入、提高城市应急能力该不是国际难题吧。解决了后者,再去攻克前者,也为时不晚。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