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维利斯 BBC记者 虽然加州人早就习惯了要时刻提防地震,但是面对预言的冲击波,洛杉矶人战战兢兢地度过了这一天。 在青海玉树发生强烈地震的前一天,一条神秘的信息通过手机、互联网在美国加州迅速传播。传言称,24小时内,一场大地震即将降临洛杉矶。虽然加州人早就习惯了要时刻提防地震,但是,面对预言的冲击波,BBC记者大卫·维利斯还是和洛杉矶人一道,战战兢兢地度过了这一天。 我坐在电脑前,手上写着这篇来鸿,脚下却在等着大地发抖。任何时刻,我都有可能看到墙倒屋塌,键盘在桌上跳舞,书架如醉汉般摇摆。臀部刚刚开始感觉到震动的那一瞬间,我惊恐万分地抬起头,刚好看到书架上摆放的书籍和家人的照片瀑布一般砸在地上。我离开人世前定格的最后一个画面,是墙上的霍默·辛普森挂钟。挂钟砸在我脸上,然后从鼻梁上反弹回去…… 这一幕场景,当然有可能发生。但是,什么时候呢?科学家坚持说,预测地震完全没有可能。但是,一天,我突然听说了大地震即将降临的具体日期。这一天,正好是我—-听众朋友们忠实的仆人—-写记者来鸿的时候。 故事听起来有点复杂。在洛杉矶地震部门工作的一名妇女收到上司的警告,洛杉矶转天即将发生强烈地震。这名妇女告诉了丈夫,丈夫转告了一个朋友。没多久,博客、微博、手机用户抡指如飞,一时间,硝烟四起。大地震的传言在脸谱、我的空间等社交网站上迅速蔓延。自从2006年旧金山发生强烈地震以来,加州人战战兢兢地等了16年,这一次,大家伙总算又要露面了。 归根到地怎么办? 自从2006年旧金山发生强烈地震以来,加州人战战兢兢地等了16年。 乍看起来,大自然,这个人类的母亲过去几个月早就开始作准备了。加州卷从前指的是人们在寿司店买的小吃,现在,一提这几个字,我更有可能想到,加州人已经习惯晚上被颤抖的大地拥裹着入睡。 今年以来,洛杉矶已经发生过七十次小地震,超过过去两年的总和。专家说,别担心。但是,包括我在内的加州人,大地的每一次哆嗦和颤抖,给我们带来的早就不单单是心理一点点地紧张。仅凭专家一句话,恐怕很难安抚民心。 几个星期天的一天晚上,我躺在床上,大地真的开始颤抖。我惊醒过来,但仍无法完全摆脱睡意,双眼如同猫头鹰般在黑暗中快速眨动。我心中暗想,归根到地,我该怎么办? 洛杉矶当局告诉人们,地震来了,要趴下,藏身、抓紧,意思是,地震一来,立刻趴到地上,藏在桌子下面,到死也别松手。但是,我心想,我先得摸摸索索找眼镜、电灯开关,然后再把我巨大的身躯挪到床下面。这段时间内,房子可能早就跟用火柴棍搭起来的一样散架子了。因此,我当时一动没动地坐在原地儿,看着房顶上的吊扇左摇右摆,听着屋子里的家具叮当作响,心里暗暗地祷告,上帝,您赶快打住吧! 我知道,这样对付地震,方法不够理想。 吃了应急包! 洛杉矶标示牌 以打零工谋生的邻居史蒂夫告诉我,应对地震,有备无患是关键。他的地震应急包中有足够的饮用水、食品。唯一欠缺的东西,是一杆枪,史蒂夫准备当天下午就到商店去买。感觉到我有点紧张,史蒂夫解释说,一旦食品紧缺了,缺衣少食的人早晚会找到你的家门! 我心想,你把这些觅食的人吓唬走了,他们的下一个目标就是我们家!史蒂夫准备如此缜密,我无法告诉他,前一天晚上,我半夜醒来肚子有点儿饿,把地震应急包里的东西都给吃了!现在,包里面只有一个安电池的收音机和几筒意大利面。 后来,我心里的一块大石头总算落了地。至少,我现在还不需要靠应急包生存。当地电视台说,这名洛杉矶妇女和她的上司之间的对话纯属虚构。传闻,不过是爱在互联网上制造闹剧的人,给住在这个地震之乡、心里早就很紧张的人继续添堵。 我可能不该这么说。但是,传言真的起到了作用。原来那些靠制造、散布明星猝死流言蜚语的人找到了新的用武之地:预测下一次大地震的具体日期。 不地震,至少,我就能出门购物了。我的购物清单上包括三件东西。第三件需要有执照才能拥有,也许,还需要一阵子演习才能真的派上用场。我并不是要对可能发生的灾难轻描淡写,但我脑子里确实产生过疯狂的联想:如果我被埋在废墟中活了下来,你可能会看到我是怎样消灭那些步步逼近的抢劫者。 这个联想让我更清楚地认识到,住在洛杉矶,虽然可能有危险,但却从来不枯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