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环保细节生活化和日常化,是许多环保主义者的理想。1996年,廖晓义创办民间环保组织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中心的时候,想做的事,就是倡导“绿色生活”。她试图在催化公众的垃圾分类,试图以社区为单元,创建“绿色社区”。如果你去北京宣武区建功南里,会发现小区中的空地上,还立着一个“绿色社区”的碑。

许多大学也不甘落后,纷纷要创办“绿色学校”。许多人士更是勇于实践,纷纷要在生活中践行环保;城市开始大起胆起推行公共交通,旅游想要替换为“绿游”,飞机想要绿化,火车要成为绿色列车,银行承诺遵守“赤道原则”,超市开始考虑供应链的绿化,绿色证券、绿色税务、绿色保险、绿色信贷等纷纷成为社会公用词。

然而,你发现,生活绿化问题,在中国很难兑现为“现实可能”,因此,你会发现,无论是政策还是生活,处处都在“虚情假意做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