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推特政治:反对威权的抗争
30.06.2010

Image 推特在中国、伊朗等国被封锁

北京大学举行的第八届中国互联网研究年会上讨论了不少在官方看来属于敏感的话题,比如推特政治,以及中国互联网表达自由的法治现状等。其中所体现出的学术不自我设限,令一些与会者颇感欣慰。

在年会6月29日的讨论中,清华大学政治学系学者 吴强作了题为”中国推特政治的共时性”发言。所谓”推特政治”,吴强解释说:”主要是自08年以来,中国推特用户所发展出来的一个反威权的文化,以及在这种反威权文化支撑下的抗争行动,汇总起来成为一种抗争政治。这也可以叫做推特政治,或推特民主。”

推特政治的影响力

吴强认为,在中国被封锁的推特形成了一个互联网审查之外的政治空间,并出现了一些”推特异议人士”。根据不同的调查,中国推特用户大概在10万至20万之间,其中活跃用户约在2万至5万之间。与中国四亿网民相比,这一数字显得十分微小。尽管如此,吴强仍认为,推特政治对主流社会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力:

“在推特的活跃用户当中,某种意义上讲,聚集了中国目前大部分的政治活跃人士。包括各行各业,比如说媒体,还有专门从事社会运动的,海外的异见人士、民主活动家,还有国内对现行政治体制有独立见解的人。推特能够聚集起这样一些运动领袖、舆论领袖、异见领袖,通过这些人以及他们言论的传播,影响到中国其它的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

吴强还介绍了推特政治”共时性”的含义,即通过发表推特信息,把抗争现场与网上讨论现场共时地联络起来。同样是推特用户的艺术家艾未未不久前在接受中山大学教授艾晓明采访时,也谈到了这一点。今年2月,艾未未等多名艺术家为抗议强拆艺术家区在长安街游行,并即时通过推特传播游行的信息。艾未未在艾晓明采访中表示,”当然我推特一发,很多媒体记者都能看到。我觉得,这就成了世界上最成功的一个游行。我拍摄像和发推特;这个事也就算完成了。我们不通知一家媒体,因为我觉得我们本身就是媒体;我们本身就是发声,我们本身就是传播。所以这个本身已经完全化解了过去的一种结构体系,我觉得漂亮也是漂亮在这儿。”

吴强表示,在欧美主要作为社交网站的推特,在中国、伊朗、摩尔多瓦等不够民主的国家,恰恰因为封锁而成为自由的政治空间,这是一种独特的现象。

年会的与会者主要是长期关注和研究互联网的人士。中国知名博客作者安替也是其中之一,在有关推特政治的讨论环节中,他也表达了自己的意见,指出在公民社会2.0的时代,官方审查也同样进入2.0时代,尽管在技术上可能滞后,但仍值得关注。

学术讨论的自由

安替表示,这次年会上所体现出的学术自由令他感到喜悦:

“很不容易。前七届互联网研究年会都是在中国大陆之外。第八届是在大陆举行。虽然会议大部分是用英文进行,但讨论的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敏感的题目。我觉得至少表现出一个学术的底线,那就是学术并没有禁忌。这次年会提交的论文并没有曾经担心的自我审查,那种导致学术研究变质的情况。年会至少表现的还是一个相当有自由度的讨论。这很难得。虽然可能有一些语言上的自我保护,但讨论的还都是真问题。”

在30日的讨论中同样有一些敏感的题目,比如北京大学方可成“中国互联网表达自由的法治现状研究”。他在发言中谈到福建三名网民因言论获罪的事件。《中国防火长城——互联网审查的法律经济学》一书的作者赵克诚也作了发言。赵克锋编著的这本书中提到中国互联网审查的法律依据、所涉及的国际公约、所采取的技术手段等问题。

作者:苗子

责编:石涛


请看原文:
中国推特政治:反对威权的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