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南非半个多月,球也看了几场,各参赛国球迷尤其墨西哥球迷的狂而不乱令人难忘,我不禁又想起了中国球迷,他们何时能成为这样的球迷?

与中国队的勃兴一样,这也是一个让上帝绝望的问题。

在南非,我也接触过一些来自中国的球迷,他们应该还算整体素质较高的群体,但是,看起来并不能真正融入这个节日,还偶有不文明举止。

而在国内,世界杯热得灼人,也热得令人生疑。越位都不明白、平时不看球的,多了去了,很符合中国人凑热闹赶时髦的特性。不止世界杯,逢中国足球队的比赛,突然冒出来的谩骂者也总是比观赛者还要多。这或许也是我们独有的奇观。

临时球迷姑且不论,即使真正爱看球的球迷,若把足球技战术修养、球队忠诚度、胜负观、球迷文化等指标进行综合评定,搞一个球迷世界杯,我们肯定进不了32 强,或许还会被拉进黑名单。

从甲A到中超,现场比赛我也没少看,那一度爆棚的赛场,记忆中的国安绿色狂飙、申花蓝魔、成都保卫战……中国球迷的热情谁都不输,中国球市的热闹规模宏大。但是,“热”一步步在消退,球场渐渐地只剩下“闹”了。

去年的中超京津之战,北京球迷携带包子攻击对方,甚至把避孕套灌满水充当水弹。天津球迷则将国安守门员杨智的头像挂在看台上,四周挂上了黑纱,随后用火将杨智的头像烧掉。如此丧失道德底线的举动,在中国的赛场上越来越多。

骂球队、骂球员、骂对方球迷,是我们爱足球的表达方式?

中国足球人遭遇的诋毁,其实早就涉嫌人身攻击与人格侮辱,只是当事人选择了鸵鸟策略。其中最悲惨的当属朱广沪,他的一句“我肯定不会离开足球”,就有网友评论“足球就犹如你的骨灰盒,你当然离不开它”。朱广沪说“输给泰国确是一个意外”,球评者李承鹏写道:“太巧了,您永远都在遇到‘意外’,什么时候走在马路上时也‘意外’一次?”

李承鹏拥有数目惊人的拥趸,人们觉得他骂足球骂得解气,过瘾。来看看他们欣赏的是怎样一种尺度——2007年5月,李在一家体育报纸发表评论员文章,称中国队热身赛兵败泰国为“屎上粪量最重的比赛”,并指朱广沪为“二逼”。

我也曾是一个以谩骂中国足球赚取稿酬的跳梁小丑。直到突然有一天,我对自己感到恶心,比中国足球还恶心。

中国球迷让人难堪的举止,还不止是球场上、公共平台上的侮辱与谩骂。米卢在华执教期间,一个来自东北的贫困球迷赶到机场,跪求米卢给他解决一张2002年世界杯门票,让人错愕;一位前陕西国力球迷给老总王珀下跪,乞求对方别再祸害该队……

1980年代,中国球迷是悲情版的;1990年代,中国球迷是激愤版的;到了21世纪,除了2001年的伪高潮,中国球迷蜕化到虚妄版,玩世不恭,阴阳怪气,以挖苦中国足球为乐,为荣,捎带着把依旧关心中国足球的球迷也嘲弄一番。

我见过一位山东球迷在论坛的留言,认为中国就是“二流的球员,三流的球队,不入流的球迷”。仔细一琢磨,还真有道理。

上世纪80年代,罗西那拨中国球迷正悲情着呢,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好的球迷。后来见的世面多了,这样的自我标榜渐渐少了,但他们仍觉得中国足球是一群伟大球迷的耻辱。

我倒觉得,那些只会谩骂或嘲讽的中国球迷,连中国足球都不配看,中国队好歹也算二三流,而这样的球迷是不入流的。一位球迷朋友说的好:“最恶心的是一些人矫情得很,说什么打死再也不看中国足球,甚至对支持中超联赛的人也加以冷嘲热讽,但一到国家队比赛的时候就冒出头来,跟着吐一口唾沫,像极了鲁迅笔下喜欢看热闹而又麻木不仁的国人。”

关爱生命,远离中国足球。真要是做到了这一点,也无可厚非。不幸的是,我们看到的是那么多人借痛心国足之名,行心理渲泄之实。

这事谁都别讳言,中国公众的总体文明素质确实不高,这也决定了球迷的整体素质。而一个286水平的球迷基础,要是搞得出XP那才是奇迹呢。一句话,中国球迷(也包括媒体)的水准与足球水平很匹配。

一个流行的揶揄中国足球的说法是,世界上有两种足球,一种是足球,一种是中国足球。假如它真的成立,同理可证,世界上有一种是球迷,还有一种是中国球迷。

1997年十强赛中国队死得很悲壮,连输两场之后,气急败坏的媒体和球迷已在宣布中国队的死刑,随后的形势几经曲折,舆论也在狂捧与狂扁的波峰浪谷间起落,球迷不能给球队真正需要的支持,反而制造了难以负荷的噪音和压力,难道“最好的”一届中国队屈辱而死,就没有舆论的一点责任吗?

现任足协官员韦迪谈及中国是否适合申办世界杯时,曾冒着挨板砖的危险说了几句实话:“除了中国足球的水平需要提高外,中国球迷的素质也应该提高。足球运动在欧洲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欧洲球迷对足球的理解比中国球迷要深刻很多,他们对足球的热爱以及对足球专业知识的了解令人印象深刻。对于中国来说,要想申办世界杯,仅仅有一个好的体育场是远远不够的。”

想一想奥运会的决赛场上,中国观众集体高喊“谢亚龙下课”的无厘头场景,韦迪的担心不无道理。把世界杯请进家门?至少现在看,还是省省吧。

请看原文:
一种是球迷,一种是中国球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