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冷峻的真相
——疫苗问题的关键与深度报道的“冷峻呈现”

王克勤

这里我要给同学们讲讲疫苗的常识。疫苗严格来讲就是病毒,通过这种灭活病毒来抵御外界病原的攻击。打个比方,我们现在坐在这里的每个人,其实都处在各种致病细菌病毒的枪林弹雨中,因为我们周围存在着各种流行病原,为了保障我们的生命安全,我们不能裸奔。怎么办?我们要穿上防弹衣,疫苗就是防御各种流行病的防弹衣。如果你穿上了没有用的无效的防弹衣,那么你只是做了一个假动作,(众笑)皇帝的新装而已。

下面我再来讲讲疫苗的管理。疫苗必须避光储藏,大家可以看到画面上的疫苗,标示着必须在2到8度条件下避光储藏,而有些疫苗必须在零下12到零下 17度避光储藏。2005年6月1号,也就是《疫苗条例》实施之前,中国所有的疫苗管理是归中国CDC,也就是中国疾控中心全系统封闭式渠道管理。从克拉玛依到上海的石油管道就是封闭式渠道管理,以确保安全无虞。西方一般也是如此。以前,疫苗生产厂家由国家指定,然后由中国CDC系统从工厂冷库拉出,配送到全国,从冷库到冷藏车,从冷藏车到冷库,再从冷库到冷链系统。国家财政花费巨额资金在全国建立CDC冷链系统,以保证疫苗的安全。

疫苗分两类,一类疫苗,国家财政买单、公民强制免费接种的疫苗,和二类疫苗,公民自主、自愿、自费接种的疫苗。很多地方都有规定,如果孩子没有按时接种法定的一类疫苗,幼儿园是不能允许孩子入学的。一岁以内的幼儿是接种疫苗密度最高的人群。疫苗的配送是国家统一配送,一类疫苗由财政拨款、各地疾控中心和防疫站配送,这些部门是国家公益性事业单位,他们的所有资金包括车马费、工资和工作经费全部由国家财政供应。一类疫苗在接种过程中不发生任何钱的交易。二类疫苗,则是由消费者自主自愿消费,钱交给疾控中心,但最终要上交国家财政。全国疾控中心在市场经济的今天都是每天摸着钞票,但钞票不是自己,不能揣到自己兜里,而要上交国家。这是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于是在2003到2004年的时候,全国CDC系统不断向全国人大和国务院提交报告要求通过《疫苗条例》,其中有一条就是要求将二类疫苗投放市场自由运营。企业自由运营,就有寻租的机会,就有官商勾结的机会,山西的疫苗问题正出在这个点上。

2005年6月1日,家宝总理签发《疫苗条例》后,紧接着七八月份,来自卫生部的一家所谓的“皮包公司”,开始与山西省疾控中心拍拖,很快于当年十一月十二月份,签订一纸合约:一个小小的皮包公司,注册资金只有五十万的皮包公司,承揽了事关山西全省三千五百万人生命的疫苗管理配送业务。之后,它就开始借疫苗敛财。山西省政府出台文件,授予他独家垄断权,这些地方的文件和法规严格来说是违法的,因为跟上位法是冲突的。《疫苗条例》规定,二类疫苗经营由有疫苗经营资质的企业在各地自由经营和竞争,以降低消费者接种二类疫苗的成本。那么怎么才能保障垄断的绝对权威?于是他们想了一个幺蛾子的办法:他们就在疫苗的包装盒上贴上了一个标签,“山西疾控专用”。这个标签很有意思:最上面的一部分是中国CDC的标识,最下面是“山西疾控专用”,中间是“华为” (音)两个字的变体,这是他们皮包公司的标识。那么这样一个标签怎么粘到疫苗的小盒上呢?这里出现了一个技术难题,疫苗在冷库里用大箱子装着,大箱子里面是N多小盒的疫苗,首先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在冷温下这标签是贴不上的,第二个问题就是冷温下人是无法工作的。于是他们就把国家法律明令禁止出冷库的疫苗大夏天大白天拉到大广场上,雇来附近的临时工、民工、服务员等闲杂人员,大家都穿着大裤衩,贴标签。此事持续了2006、2007乃至2008两三年。

疫苗被高温曝光之后是否变异,这个我们在国际上还没有找到一个非常权威的结论,包括中国医学界和公共卫生领域,也没有一个一致的意见。这一点是疫苗事件僵持至今的一个重要原因。卫生部称,关于疫苗的所有信息均有他们发布,我说的不算,他,邓海华(卫生部新闻发言人)说的算,按照卫生部的邓海华和陈竺部长的说法,我说的是胡说八道,只有他们说的是真理。然后,把这样的疫苗附送到全国各地,山西省卫生厅又发了很多的文件,很多事情我姑且不讲,至少造成了高温暴露这个事实。之后,山西省卫生厅疾控处和山西省疾控免疫中心的一个科长说,疫苗高温暴露只会无效,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好的,那么我们假定这位科长的话是真理,疫苗高温暴露之后顶多是无效,紧接着就出现了一个重大的悖论:山西在2006、2007乃至2008连续三年,大面积注射无效疫苗,这至少造成这个时期内当地的接种人群公共卫生防疫缺失,就等于给大家、给山西所有的孩子穿上了皇帝的新装,至少是对山西人民生命安全的不负责任,是严重的渎职行为,与杀人无二。也许来了某一种流行病,打上了有效的疫苗,这个人就可能不会致病。难道因为疫苗无效导致造成流行病爆发时接种者无法免疫,这之中就没有任何罪愆么?今天下午CCTV的1+1节目也跟我谈到这个问题。前不久江苏常州狂犬疫苗事件中,延申集团被国家药监局施以罚款,我说这个处罚太轻了,避重就轻,他问我为什么这样解释。我说,21万枝已经被卫生部门认定为假疫苗的狂犬疫苗,将会对全国人民生命安全造成多大的损失?对于很多被狗咬伤的人,也许打上了有效的疫苗,就不会致残致死,病就好了;因为打了无效的狂犬疫苗,这孩子就“被狂犬”了。这个责任谁来负?我以为,卫生部和国家药监局,现在应当对江苏省延申集团生产和配发出去的全部疫苗进行严肃彻查,这才是当务之急。着火了,我们的官员跑进去把屋里的电视抢救出来,孩子扔在里面哇哇叫,却不去理睬。这是最简单的比喻——没有人性。况且江苏疫苗事件至少还算是认真对待的,至少处理了这家企业,而山西疫苗事件,有关部门的态度只能说是更令人崩溃。

刚才我一直在讲,报道之后我们报社的态度为什么非常强硬?除了因为我们整个调查可以说是铁证如山以外,为什么山西方面自始至终只抓住我文章总共七大部分中的第一个板块,而对其他六个板块的内容只字不提?因为后面六个板块基本上我引用的是山西省官方的文件,“山西省官方某某年某某月某某日出台的某文件里说……”,原话copy上来。因为这些全部都是证据链,严格来讲我是做了一个证据链的呈现。调查性报道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你的每一个字必须有证据可考;第二点,你的陈述必须严谨、理性、平实。1861年,也就是150年前,美联社的记者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我的行当是新闻报道,我对我所做所的报道不能发表任何言论,这是我的职业底线。反观我们今日的很多记者,包括我们很多稿件写得很出色的记者,他们写出来的稿件,经常让我很惊讶,因为有大量的个人观点,这很可怕、很危险。你试图把某一个观点强加给你的读者,但是请记住,他们是有独立思想、有判断能力的。作为记者,你的职责只是呈现客观理性的事实,所以我把调查写作叫作“激情写作”——你跟事件中的任何一方没有关系、没有感情,你只能“冷峻地呈现”。

我在这里把我总结的调查性报道写作的“十大黄金原则”读给大家:

1 真实与别人的命运比你的个人声誉和媒体名誉重要得多。

2 不能确定的事实,一定要舍得放弃。

说到这儿我要讲一个案例。也是山西疫苗事件报道中,文章开端处有一段,讲王明亮的孩子,村医生给孩子接种疫苗时收了他16块钱人民币,一类疫苗是不能收钱的,这是一种违规行为,也已然显示出山西疫苗管理中的乱象。这个事实对于我做报道呈现山西疫苗事件中的管理乱象而言是非常有价值的,但是我在行文过程中最后审查稿件改到第四稿的时候,把“16元”这几个字删除了。为什么删除?在我采访王明亮的过程中,王明亮做的调查笔录上写得是“收了16块钱”,王明亮的老婆也按了红手印,说收了16块钱,而且细节精确到她给了医生100块钱,对方找了多少钱。王明亮的岳母当时与王妻在一起,见证了这整个过程,也给我签了字按了手印。但是接种疫苗的大夫在接受采访的过程中对此矢口否认,他承认某年某月某日给孩子接种了疫苗,但否认收钱的这个情况。为什么?因为我的采访是在2010年元月份,此前在2008年底到2009年大概一年多的时间里,王明亮四处申诉、四处奔走,山西省卫生厅曾经派相关的工作人员到村卫生室,对村里的医生做过调查,从此这个村的医生的口供就发生了变化。同样的当我到山西省太原市一个区的村里去访问,这里的医生倒是比较直爽率真的一个人,讲山西省卫生厅怎么逼着他做伪证的一个过程。现在我们很多患儿家长在山西当局的打压下,也开始提供伪证,山西南部地区某一个患儿家长在做完伪证之后半个月的某一个夜里给我打来电话,向我忏悔,我当时听了非常难受,我说我能理解你的处境,非常理解。把人变成魔,把人变成鬼啊。

3 对关键事实,一定要核实核实再核实。

4 宁可丧失部分新闻时效,也要确保事实准确。

5 宁愿不登,也要准确。

6 学会保守、谨慎的写作,写新闻永远不能文学化、情绪化,更不能慷慨激昂、随意宣泄。

7 写作新闻要求有律师的严谨做派。

8 宁可牺牲可读性,绝不能牺牲真实性与严肃性

9写作时要学会留有余地,我们距离真相永远是有距离的。

10 最困难的不是说出真相,而是说出全部的真相,即整体的真相,深刻的真相,而不是流于表面。

我在国内参加一些深度报道的研讨会的时候,经常会毫不客气地对一些年轻记者进行批评。所以同学们如果以后与我共事,遇到写得不好的情况我会毫不客气地批评,希望同学们心里有所准备。

我提出深度报道的概念最基本的就是四个字:深刻、全面。深刻而全面的报道才堪称深度报道。调查性报道和解释性报道均属于独立媒体深度报道的两个基本类型,我看到过很多报道,无论是在广州还是在上海的一些知名媒体的年轻记者写的报道,我说,你那充其量叫作“长篇报道”——只是写了一大堆。何谓深刻?就是要揭示出背后的深层原因。一般动态报道就是告诉读者发生了什么、怎么样,而深度报道不仅要告诉读者发生了什么、怎么样,更要告诉读者为什么发生、发生这个事件背后还有些什么、相关的原因和背景有哪些,这才堪称为“深度报道”:深刻——深刻地解析事件的深层原因;全面——立体地呈现这一新闻事实,而不是单一地呈现。有一些年轻的记者把很多很好玩的故事堆到一堆,这是不过是堆在海滩上的一堆海草,并没有让我们看到大海深处。这不仅仅是我们国内年轻记者的情况,刚才主持人说得很好,整个全球新闻记者都面临一个共同的状态:浮躁。我可能是国内新闻记者中最笨的那一个,但我认为,一个人要想做一件事情,必须要有执着的精神,要有笨拙的做派。

(未完待续)

请看原文:
【王克勤北外演讲实录】追寻真相,捍卫人道之二——冷峻的真相| 北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