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的公共外交正在令传统外交手段更加完善。中国领导人在全球各地穿梭访问,也接待外国领导人的来访;但与此相比,不那么引人注目的是中国施展新型软实力的努力。

舆论表明,中国政府现在已经进一步意识到它受损的国际形象并正在采取各种办法其进行改进。

英国播公司(BBC)最近对28个国家进行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对中国国际形象的评价是多元化的。中国的形象仅在非洲和巴基斯坦保持正面,而在亚洲其他国 家、北美和拉美等地区,对中国的形象评级是从中到差。在整个欧洲,中国的形象是完全负面的。

为提高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并改善国际形象,中国政府正在采取一系列行动。外交部新成立了公共外交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正在与媒体合作设法“走出去”,在国际 媒体大世界中寻找自己的位置。

据悉,中国政府计划在2009年-2010年对其“对外宣传网络”投资87亿美元,与此同时,各国媒体经理人员和形象顾问都被邀请到中国进行“熟悉中国” 之旅。

中国四大对外宣传机构一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新华社和中国日报——最近几个月都在弱化宣传面孔。现在,外国人在主持新闻广播节目,电台节目更加多元化,这些新闻机构的网站也能提供更多信息,报纸正在报道更多调查性的新闻。

一些具体措施包括新华社成立电视台,进行24小时新闻报道,中央电视台的新闻频道试图与CNN和BBC竞争;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设法在美国和欧洲的广播市场购买更多广播时间,同时直接对非洲、中东和拉美广播。中央电视台现在拥有5种外语的国际频道,声称在全球拥有1.25亿观众。

一些地方电视台(如重庆、上海和武汉)也试图在对外广播市场上找到立足之地。中国还出资在国外成立了一系列英中双语电视台,如美国的蓝海传媒和长城平台。

新华社正努力向发展中国家渗透,成为非洲的主要新闻源。新华社还把目标对准主要西方新闻网,它的战略是以提供描述性新闻为主,不经中国的政治观点过滤,并通过提供比西方新闻网更便宜的新闻建立客户群。

在国内,中国正在举行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的电影和文学也越来越在世界上受欢迎。在教育方面,中国截至去年底在全世界开设了282所孔子学院和 272个孔子课堂,其目的是促进中国语言和文化的传播。

这些新采取的发展软实力的努力能否开花结果并改善中国在全球的形象还不得而知。但从中国传向国外的信息还总是带有一点呆板和宣传的味道。

而且,正如哈佛大学政治学教授约瑟夫·奈指出的,软实力来自社会,而不是政府。中国政府不断控制社会中最有创造力和最多元化的元素,同时,中国的人权记录、政治体系、经济实力和日益增长的军事力量都继续对其在全球的形象构成负面影响。

无论中国的媒体如何对外宣传,在改善中国国际形象方面最能发挥作用的仍是事实。

请看原文:
美感叹:重振国际形象 中国终于行动了_草根情怀_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