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助网——一个借助商业消费做公益的网站,其创始人和目前的核心成员,也多是商业和IT学科背景出身的年轻白领。这给“用消费做公益”的易助网的创立提供了灵感,也给网站的运行提供了商业化的可持续公益的思路——买当用户通过易助网的链接跳转到淘宝等网站购物时,商家就会把成交额的一部分捐赠到用户的“易助基金”,用户可以指定相应的公益用途,另一部分则会用于补贴易助网及其合作公益伙伴的运营成本。

创建两年多的易助网,目前的交易额和筹集金额还不算大,不过这些具有商业背景的成员们并不没有“做生意”时的急功近利。他们既有耐心又语气确凿地说:“我们的交易量可以比现在翻10倍甚至100倍。” 他们的信心来自于易助网对用户的黏性,以及电子商务市场的潜力。

公益没渠道?用消费做公益!

易助网的创始人博予曾经是一个创业者。2007年4月的一天,易助网的创始人博予的一个同事偶然跟他说,自己初中毕业直接读了中专,是因为家庭情况不好,他把读高中考大学的机会让给了弟弟,自己则直到工作了以后才重新考了大学。这位同事说,他最大的愿望是等自己退休了以后,回家乡开一个学校,让优秀的贫困生免费读书。

“从身边的人们身上我发现:大家其实都很愿意帮助别人,但是常常在‘等待’。原因很简单,工作很忙,生活压力也很大,没有什么‘余钱’。另一个让许多人迟疑的原因是,不知道自己的捐款是否能够到达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手中。”博予在易助网的blog里这样写道。这也是博予和和伙伴们创办易助网的初衷——“让公益变得更加简单易行,而且更加透明。”

于是,博予和伙伴们为易助网设计了简单方便的公益模式——在日常消费、购物“败家”的同时,就能帮助到有需要的人,并且是捐助人和受益人一对一的方式。

易助网的另一位核心成员歪歪介绍说,易助网筹款模式的灵感来自于“多背一公斤“的双子书项目,都是“借消费之便来筹款”,帮助有需要的人解决问题。

用户消费 商家返利资助

易助网的团队成员大多是具有商业背景,来自风险投资、市场营销、公关、管理咨询、财务管理等不同领域。 “目前我们规模虽然还不大,但是一直持续地增长。”歪歪说,“这就得益于我们的团队的商业经验。这些经验让我们一开始就把握住大方向,然后不断调整产品和营销策略。”团队的商业背景也在易助网的运营方面有很大帮助“比如与商家谈合作时的协议和条款,虽然是公益的事情,但大家都容易用商业语言去沟通合作。”

商业思路也融会贯通在团队成员为易助网设计的公益模式中。

在易助网首页的下方,可以看到6家购物网站的链接,主要是淘宝、当当这样的综合购物网站,也有艺龙等旅游网站。用户通过在这些链接到合作商家的每笔消费,就都能产生一定比例的返点,用于公益项目的金额就来自于这些返点。返利比例根据网站和商品的不同,在0.8%到5%。

而公益需求和受助方信息可以由任何人通过网络申请和提交,易助网团队会对需求和信息的真实性进行审核,再发布出来,由用户认领捐助。

不过到目前为止,为易助网提供公益需求和信息的人,都是团队成员见过面或者本来就认识的朋友。比如目前易助网发布的30多个受益人,这些人的需求信息大多来自在偏远山区和贫困农村支教的朋友,或者是团队成员已结识的人的家乡。

这样一来,信息真实性已经有了一定保障。“到目前为止更多地还是靠人际关系去寻找这样一些信息。”博予说,标准的审核流程是有的,但由于需求规模较小,他们尚未按照审核流程去执行。他们希望在今后公益需求的来源和数量增加之后,“建立一定的信息审核机制,由志愿者去执行。”

“在易助网信息非常公开。”歪歪介绍说,提供公益信息的人,以及接受帮助的对象的联系方式都是公开的,所有用户都可以自己核实款项状态和用途,甚至和帮助对象直接联系。

另一方面,用户消费信息的真实性,是由易助网的后台系统,每个月与合作商家的后台自动完成对账。没有对上账的款项由人工再审核一遍。如果是用户没有指定受益人的款项,直接归入志愿者基金,在需要的情形下动用,并公告给所有用户。

用户黏性大 “交易量翻百倍没问题”

易助网目前的交易量和筹款金额并不高。据博予和歪歪介绍,易助网现在拥有600多个注册用户,平均交易额两三千元;年交易量在20万元左右,筹集金额截至目前大概在5000元左右。

团队成员也坦然承认,目前易助网的规模还不大,但这些平日在商界打拼的白领似乎并不着急,也丝毫没有做生意时的急功近利。10个核心成员里面,基本都在大型商业公司、投行工作,也拥有不少商界的人脉关系,但与其他公益组织不同,大家并没有去动用这样一些“有用”的关系和商业资源,来为易助网做事。

比如一些成员因为工作关系认识很多有钱的客户,但也没有想过利用这个关系拉赞助;也有成员在自己公司有一些行政权力,但也没有采取类似规定公司员工要通过易助网订机票的手段。“如果利用了这样一些资源,易助肯定不是现在这个交易量,”歪歪说,“但好像易助还没有这个文化;我们希望真的是通过大众的力量去汇聚公益力量。”

“我们的数据看上去不是特别大,但是发展空间非常大。”博予说,“交易量翻10倍或者100倍都是没有问题的。”在他看来,现在的数据只是在为今后打基础。

博予说这番话的底气首先来自于电子商务足够大的市场规模,第二便是对易助网用户黏性的信心。

2009年底,《南方都市报》发表了一篇不到2000字的介绍易助网的文章。“那段时间,访问量有很明显的增长,”歪歪对此印象深刻,“而且访问量的增长在宣传结束后并没有大幅下降。”他们认为持续稳定的增长说明易助网对用户的黏性很大。

“那两天里200个访客中有60个注册了用户,这个比例非常高,30%的转换率。”博予说,“而且这些新用户也相当活跃,当月的交易量就翻了两倍。”

他们目前阶段最关心的不是流量,而是不断完善产品,改善用户体验,提高转换率和用户活跃度。“易助网这个产品对于一部分人是很有价值的,用了易助网的用户会坚持用,会变成永久用户。”

他们通过数据发现,许多用户一旦用过易助网,就会一直来用。最多一个用户已经通过易助网消费了五万多元。博予认为,有的网站访问量很大,但不一定说明问题;而来了易助网的,相当一部分就转换为用户就留下来了。

“我们访问的绝大多数都是老用户,一天有二三十个访问量,每天有三四笔交易。”因此他对今后的用户和交易增长很有信心,“这是个好产品,只要让人们知道它就可以了。”

不过,在推广易助网的过程中,团队成员发现,相比“多背一公斤”等有相似度的网站,易助网的传播性天生就比较低。“多背一公斤”的用户很愿意和别人分享旅途经历,上传照片、写BLOG等。“而在我们这儿买东西,一般不会拍照片、写博客,甚至给别人发邮件。”博予说。所以,易助网曾尝试利用病毒营销来做宣传,但效果并不理想,“病毒性不高”。他们发现一些相对传统的报道宣传、线上活动等方式,却是很有效果的。

低成本扩张

对于易助网短期的发展目标,团队成员希望以低成本扩张的方式,在2011年底实现用户数翻20倍。与此同时,年交易额和筹资金额也随着用户数量翻20倍,达到400万元和10万元。而在用户数量、交易额和筹集金额快速增长的情况下,易助网的运营成本基本不需要有太多增加。

为了实现这一短期增长目标,博予表示将花更多的时间在相对传统的推广方式上,比如媒体报道,以及线上活动。博予说,“‘多背一公斤’网站通过各种媒体公关每天能为网站带来上千个新访客。以易助网的转换率和用户黏性,只需要它的十分之一的曝光度就能完成用户增长的计划。”

至于远期的目标,博予没有直接回答,他提到的是:“整个电子商务市场去年的规模是3000亿左右。假设有10%的用户认同并实践‘公益消费’, 如果按2.5%的返利比例,公益消费的市场至少有7.5亿元。而且电子商务整个市场在过去五年每年翻番,未来还会持续增长。”

被问及为何没有全职人员时,博予说:“其实公益组织最需要的不是全职的团队,而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团队。易助网的团队成员除了这个公益理想,都另外还有自己的职业追求,为什么一定要放弃一样呢?我们虽然这样发展速度慢一些,但是我们在持续地进步。你看国内许多其它的公益团队,创始团队全身心的投入了进去,但是却因无法长期坚持最后不了了之。”

“不过”,博予又提到,“易助网是一个能自身造血的生意,等它长大到一定的程度,自然会吸引到全职的人员加入。”

请看原文:
边消费,边公益—–易助网:“生意人”的公益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