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人相轻,较早见于三国曹丕《典论》:“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文人相轻竟至于大打出手,亦不鲜见。所谓“猩猩之火,可以撩猿”,文人之间因轻蔑或异见而燃起的怒火,极可能化文斗为武斗。譬如晚明陈子龙与艾南英在七录斋中辩论朱、王异同,话不投机,陈竟以手批艾之颊。又如清代学者汪中与洪亮吉同舟论学,争辩汉宋,汪之口齿不及洪,一冒火,竟将洪推下江去,幸好舟子救得及时,洪才没淹死。再如清代两位版本目录学名家黄荛圃与顾千里,也曾因细故而打架,搞得纸屑四溅,就像拖拉机开过废品收购站。

文人相轻而诉诸武力,在晚清民国就更为风行了。伍立杨曾说,“清末民初的文武之间,距离和分野的痕迹都不大明显,有的武人文采甚佳;相当数量的文人,也时时葆有武装行事的气质……甚至可以说携带相当分量的暴力倾向”。学者杨国强更发现,在晚清民初的新学家中,“尚武”之风备受推崇。譬如后来做了文学家的周作人,当时在《绍兴公报》上专论“军人之尊贵”,鼓吹“国民尚武之心”;杨集群也在《武学》杂志上热烈倡言,“兵乎,兵乎,为立国之本,为文明之标帜”。1905年,湖北新军在黄陂募兵96人,其中廪生20人,秀才24人。杨国强对此评论说:“这些都是本来的读书种子。秀才当兵,说明了文武之道此消彼长,由此折射出来的,是新旧代谢下的价值易位与人心变动”。近现代知识分子的喜欢打架,除了个人性格外,或也可放在这大背景中考察。下面我就讲几个相关的逸闻趣事。

戊戌变法之前,由康有为幕后策划、黄遵宪具体筹备、梁启超任总主笔、汪康年任总经理的《时务报》,请来章太炎担任撰述。章太炎为人极狂傲,可以从死掉的学者一直骂到在职的大总统。在《时务报》馆,康派极强势,自然招来章之反弹,加上双方从学术思想到政治观点均有分歧,遂至开骂。章斥康派为教匪,后者则骂章为陋儒。骂架升级,竟成打架。康派一群人由梁启超带队到报馆,拳击章太炎,章也不是植物人,立即动手还击。在章太炎《自订年谱》中,只记有打架之事,未说梁启超亲与,也未详述战果。金宏达《太炎先生》则说,梁启超被章太炎狠抽了一个大嘴巴。斗殴事件后,章太炎即离沪赴杭,好汉难敌四手,报仇不晚三年。日后《民报》与《新民丛报》论战,章氏出手极狠,也可部分看作是那次斗殴的回声。

章太炎的弟子黄侃,也是个狠角色,不但继承了乃师之小学,也继承了乃师之怒火。黄与词曲家吴梅都在中央大学中文系任教,一日系里于酒家聚会,席间黄与吴一言不合,遂至激辩。口水仗之中,黄侃忽然奋臂攘袖,一记黑沙掌袭向吴梅脸蛋。吴急闪,未中,旋回敬一拳。两人于是起身离席,准备在满血状态下PK一场,被同事们拉住。《黄侃日记》癸酉年五月条下,有记载此次冲突。后来两人还打过一架,因为在教师休息室抢沙发。当时吴梅端坐沙发小憩,黄侃进来就发飙,对吴梅大吼:“你个瓜娃子凭啥子坐这里?”吴梅答:“凭词曲。”双方就又干起来了,不过都只受了点皮肉小伤,不厉害。学者打架多是婆娘架,必杀技是指甲、搂抱和拉拉扯扯。此后,教务处便把两人的课错开日子排,以成牛郎织女隔河相望之势,好消减摩擦。

黄侃一生与人结怨甚多,中共首任总书记陈独秀也被他痛骂过好多次。不过陈独秀似乎对黄侃颇有雅量,1920年他在武汉高师演讲时还感叹说:“黄侃学术渊邃,惜不为吾党用!”但不要因此就认为陈独秀是个好脾气的总书记,他也喜欢打架。青年时代,陈独秀与革命党人吴樾争夺刺杀满清五大臣的机会,竟至于扭作一团、满地打滚。疲甚,吴问:“舍身一拼与艰难缔造,孰易?”陈答:“自是前者易后者难。”吴对曰:“然则,我为易,留其难以待君。”遂作易水之别(后吴在炸弹行刺中当场殒身)。陈于1932年入狱,国民党各界纷纷致电中央要求严惩,共产党也发表消息,骂他为资产阶级走狗、反共先锋,然陈在狱中酣睡如故,据说还与一老头儿讨论学术问题而差点打起来。陈甚至在狱中与自己的小媳妇潘兰珍公然做爱,且斥狱卒:“老子人犯了法,老子的性欲却没有犯法。”在狱中还能打架又打炮,独秀简直可说是双打冠军了。

陈独秀也是毒舌,据说有次大贬湖北学人,让“骄傲的湖北人”熊十力听后“毛发倒竖”,就此弃武从文,竟成一代新儒家。熊十力早年曾入陆军特别学堂习武,参加过武昌起义,任过军政府参谋,因此文心之外,犹裹有武气。熊十力一生中与人打架次数不少,其中最著名的是与诗人废名之战。汤一介《“真人”废名》记,当年废名和熊十力都研究佛学,常为此争论,邻居也习惯隔墙听到两人的高声辩说。有天辩论声忽戛然而止,旁人好奇,过去一看,只见两人竟打起来了,因为互相卡住对方的脖子,所以都发不出声音。周作人《怀废名》中也记载了熊、废二人打架之事:“一日废名与熊翁论僧肇,大声争论,忽而静止,则二人已扭打在一处,旋见废名气哄哄的走出,但至次日,乃见废名又来,与熊翁在讨论别的问题矣。”如此看来,知识分子打架毕竟比小流氓要强一点儿,皮肉或伤,但感情不伤。

与废名大约同期的新诗人梁宗岱,也负气好斗。萧乾曾回忆说,林徽因有次当面数落梁宗岱的一首诗不好,梁很不服气,于是就当众抬起杠来。林徽因是当时那群聚会文人的神仙姐姐、吉祥物、偶像,梁都要与之抬杠,可见多么好斗。不过梁再好斗,还不至于跟神仙姐姐动手,他打架的对象至少是男人。翻译家罗念生曾撰文回忆与梁宗岱那一打的风情:“1935年我和宗岱在北京第二次见面,两人曾就新诗的节奏问题进行过一场辩论,因各不相让竟打了起来,他把我按在地上,我又翻过身来压倒他,终使他动弹不得。”梁宗岱还曾跟同在复旦大学的一个中文系老教授打架,据当时一位旁观学生回忆:“两人从休息室一直打到院子当间,终于一齐滚进了一个水坑;两人水淋淋爬了起来,彼此相觑一下,又一齐放声大笑……”

上面讲的都是个人单挑,没有打群架。最后我就讲个知识分子打群架的故事吧,如果军校学生仍可算知识分子的话。

1925年2月,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即将毕业之际,青年军人联合会(简称青军会)宣告成立,其主要领导人为蒋先云、李之龙、陈赓等共产党员。蒋介石认为青军会过分赤化,遂授意王柏龄组建孙文主义学会(简称孙文会)以抗衡。不到一年的时间,青军会已号称有两万会员,孙文会也有五千会员。1925年10月,黄埔军发起讨伐陈炯明的第二次东征。广州各界在广东大学举行誓师大会,青军会和孙文会都应邀参加。会上,当李之龙代表青军会发表演说时,孙文会的贺衷寒等人忽然上来抢台,遂酿成群殴。双方都没动刀子,主要施展少林三十六房之板凳功、板砖功和棍法。与会数万人看几百学生群殴,索性让出操场,“让他们杀”。此事件被报媒推向全国,“黄埔学生很能打”的印象,从此深入人心。

请看原文:
近现代知识分子肉搏事件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