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话语伦理和价值观(8之7)(作者:徐贲)

我下面再简单说一说宣传这种非道德话语的四种危害:

在西方,宣传是一个很大的研究题目,与它相联系的一个研究题目就是说谎。我发现一件很奇怪的事情,我到书店里去找书,因为今天来演讲,看看有没有谈说谎的书。西方也非常有意思,那里的公众比较诚实,但却有不少讨论说谎之所以有害的书,比如说哈佛大学伦理学教授西瑟拉·博克,就写过一本专门讲说谎的书。一个比较诚实的国家,为什么有这么多讲说谎的书呢?在中国说假话的现象很普遍,但想找一本讲说谎的书,却是找不到。这很耐人寻味。

有一次我看到江苏台有一个很受欢迎的节目,一个主持人就在讲假货、假东西,他说中国吃的是假的、说的也是假的、穿的也是假的,只有一样东西是真的,那就是王八,因为王八本来就是假鱼,叫甲鱼。如果有机会跟这位主持人见面,我就要跟他讲,他的话并不太准确的,因为他自己说的就是真话。中国不是没有诚实的人,有很多人都痛恨各种各样的说谎和虚假,很奇怪怎么没有人来写书,专门讨论说谎这件事呢。我们天天看到宣传和广告,市面上就是没有一本深入探讨宣传和广告危害的书,怎么就没有呢。在西方讲宣传、广告的书很多,从各个方面来警示像宣传这样虚假的公共话语对公众和公共话语的危害。

宣传、广告有危害,但是危害在什么地方呢?归结起来有四种,这四种警示各有各的说法。我们经常会对事情有某种认知,觉得某某现象或事情好或者是不好,我们很满足于这样的表面认识,觉得有这样的认识就很不错了。我们往往不再追问为什么,这跟我们公共话语的贫弱和公民素质和思考能力的低下很有关系。

在美国或者是其他公民社会比较发达的国家,人们往往都要问为什么,要弄清楚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下面我要讲的就是追问为什么的几种结果,研究宣传的都觉得宣传不好,但是为什么不好呢?

第一种看法认为,宣传是与对话、说理对立的话语。这是美国大学教科书里说到的,乔伊特和奥唐纳指出,“宣传”与“说服”是不同的。他们的《宣传与说服》正是以这一区别来定义“宣传”的:宣传是单向贯彻信息发送者的意图和需要;而说服则是双向互动的, 兼顾信息发送者和接受者双方的交流需要。宣传居高临下,为达目的可以不择手段,随时可能在交流的某些环节上违背真实原则;而说服则必须平等对待对方,诚实地遵守真实原则。宣传往往不容受众发问,因此依靠某种外部强制力维持信息的传递机制;而说服则必须容许、鼓励对方发问,双方都是自由而不受胁迫的自主主体。因此,在宣传和说服之间不只是话语样式的选择,而且是话语制度环境的区别。在某种势力可以为所欲为进行宣传的社会中,一定存在着某种不受节制的胁迫性制度。

第二种看法认为宣传运用的是非理性的影响力,许多宣传理论和批评都强调宣传的非理性作用。宣传诉诸感情,窒息理性思考,进而从心理上操控、愚弄受众。这种消除理性的宣传方式可以让宣传者说谎而不被察觉。愚弄与谎言成为同时发生的事情。这种看法有相当的历史根据。例如,希特勒确实在《我的奋斗》中说过,“宣传必须诉诸感情”,诉诸感情的宣传让受众陷入不思考、无理性的被动接受状态,许多观察极权和一般宣传的研究者都持有这个观点。民主主义理论家李普曼认为,宣传主要是运用象征手段,将感情与思想分离,并加以控制。30年代美国的宣传分析学院也持类似的观点,说宣传家利用的是人们的感情。在具体的教学中会告诉学生如何防止同类使用,例如要避免使用带有暗示、蛊惑性的感情色彩字词,不光是形容词,而且也是名词。有的字本来已经预设了不好的内容,结果它的意义就不好,大家一听就反感,比如说贫困,大家一听就反感。

来的路上我就在看《民主的细节》,里面有一段很有意思,作者用了一个例子。特别能说明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宣传。我们一般以为,说谎一定是作假,其实不是这么一回事。现实生活中有太多不说假话的说谎,可以成为方便的宣传。不需要说假话就可以说谎的情况在生活中比比皆是,说谎的方法和文化大革命是不一样的。文化大革命时,白可以说成黑、黑可以说成白,但是现在不这样了,现在是不说假话的说谎。书中举了一个例子,2007年我国发布了一份美国人权记录,列举了美国种种人权劣迹,其中有一个是美国的贫困人口很高。贫困这个字是一个带有感情色彩的字,每一个人听见了都不痛快。一听,哎呀这么多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这个国家肯定是出了大问题了。这些数字都是事实,没有一个是假的,但是传达的意思却并不真实,这就是宣传。

美国人权记录说,美国有3700万贫困人口,占人口的12.6%,有770万个家庭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等等。《民主的细节》中说,我们来看看美国穷人的惨状,46%的贫困户拥有房屋,一个典型贫困户所拥有的房屋平均有三个卧室、一个车库、一个阳台。美国贫困户的人均住房超过巴黎、伦敦、维也纳、雅典等城市人均住房的面积,97%的贫困户家里有一户彩电,50%有两部或者是更多。76%有空调,75%有一辆车,30%有两辆车。73%有微波炉,67%有有线电视。33%有洗碗机。从营养消耗来看,美国贫困儿童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消耗量和中产阶级家庭儿童完全一样。大多数的情况下,他们的蛋白质消耗甚至超过健康的一倍,大多数贫困儿童有营养过剩的问题。

所以我就想说,不说假话可以同样说谎,你们如果观察周围,这种情况比比皆是,就是利用人们非理性的感情反应,让他们做出的不合逻辑的判断。

第三种对宣传危害的看法是,宣传是谎言与欺骗。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宣传,尤其是国家宣传在美国引起高度重视,1930年代美国成立了一个专门研究宣传的协会,他们的任务是什么呢?那时美国的教程跟现在完全不一样,他们汇集了七种常见的宣传手段,我最近写了一篇文章,汇集了43种。他们比较早,汇集了七种,将材料分发到中小学去。他们对宣传的最大批评是宣传是一种欺骗。很有意思的是,宣传被称为欺骗,那么欺骗谁呢?欺骗的往往是自己人。宣传被称作为一种对朋友甚于对敌人的欺骗。越是本来对宣传者有好感的人,越是本来就可能接受宣传的人,就越是宣传有目的地去欺骗的对象。对宣传有反感,本来就不信任宣传的人,从一开始就不准备接受宣传,所以反而不是宣传的重点对象。

有人将宣传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就是自己不知道是在说假话,然后开始说假话。还有一种自己都不相信自己说的话,还用这个话去骗人,而且还知道听的人根本不相信,但还是把谎言照说不误。第一种情况是文化大革命中情况很多,还有希特勒、斯大林等,他们自己都是相信的。但是现在呢,这种宣传已经基本上没有了,现在宣传的是什么呢?就是自己也不相信,照样说给别人听,知道别人也不相信,还好像做得别人在相信。这是一个社会共同营造的假面游戏,我们天天在玩这个游戏,在饭桌上说的话和开会时说的话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就可以看出这是一种游戏。这种游戏特别有害,为什么呢?因为人人都参与了谎言,而且人人都知道自己参与了谎言,人人都将谎言当做是一种当然的生活准则和规则去做,那么这个社会就没有任何理由去批评假的广告、假话、假药、假疫苗,我们拿什么理由去批判它呢?因为整个社会并没有一个真实的标准,我们自己天天就这么在做。这样的情况发生在一个社会里,那么这个社会一定是到达了一个临界点,人人都知道这是坏事,但是人人都想,为什么别人能做我不能做呢?为什么能做的人有好处,我不能做的人就吃亏呢?这个社会到了这个地步的话,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非常困难了。这是制度和公民文化环境的问题,我并不想建议一种道德主义的解决,好像人人都能因觉悟或良心发现一下子变成了正人君子。

第四种看法是, 宣传传递的是一种有“认知缺陷”的信息。说谎是一种话语行为,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话语形式都可以拿来说谎。那些有认知缺陷的话语才是最适宜说谎的话语。有认知缺陷的话语可以让谎言“听上去挺有道理”。“听上去挺有道理”可以起到诱使相信谎言的作用。有认知缺陷的话语往往出现在宣传对事情给出的理由和解释中。这种看法认为,群众因感情冲动而被愚弄,但这只是宣传有害的必要原因,但并不是充分原因。感情冲动与理性思考并不能绝然分离,一个人动情、激动,不一定就等于已经被操纵、被愚弄。人冲动的时候确实常会失去理智,需要冷静下来,恢复理智。但是接受宣传总是经过一段时间,并不是在一瞬间完成,并不总是处于冲动状态之下,会有可以冷静下来的时候。冲动是不可能长期维持的。比如说文革时开大会,顶多两个钟,感情激动的时间是有限的,仅仅依靠感情激动达到效果是很有限的。真正有效果的宣传是在人感情不激动的时候同样发生作用,这个东西借助什么呢?就借助于我们自身的认知缺陷。

刚才我举了接受排比诱导的心理缺陷例子,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有很多不被察觉的心理弱点和不良定势。例如,大多数人都以自我为中心,将对我好的人看作是我们,将跟我意见不一致的人看作是敌对。再比如,我们喜欢猜度别人的坏动机。看到一个人做好事,就认为他是要做标兵或者是模范,总是愿意朝坏的方向看事情。比如谁批评汪晖剽窃,就认为是动机不良,嫉妒他的成就,以敌我分别来看待剽窃这件根本与敌我分别无关的事情。这种情况在我们过去的生活里太多了,比如说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现在依然如此。

任何来自外面的批评,比如说中国有什么样的问题,首先想到的是西方的敌意攻击和污蔑,形成了一种代替思考分析的条件反射。我们用来想象批评的就是攻击,攻击是带有感情色彩的字,一旦被攻击这个词控制了你的思考,你就不会把别人的话看成是建议或者是批评了。因为今天的时间关系,我不可能一一列举我们自己心理弱点的特征。最近我在《时代周刊》上发了一篇文章,讲张悟本现象。我没有谴责张悟本,我觉得对张悟本应该分清无害和无益,没有好处和没有坏处。虽然他的东西没有好处,但是也没有害处,多吃一些绿豆和茄子不会死人,这跟假药和假疫苗差别太大了,现在我们不能彻查假药和假疫苗,因为它们后面有体制的支撑,相比之下,张悟本是个软柿子。张悟本被否定了之后,他的悟本堂也拆了,这都是表面的,群众上当受骗的心理定势才是深层问题,我在文章里谈的就是这个问题。

总而言之,有两件事必须同时去做,我们才有希望。第一件事情,我们要学会怎么去识别宣传的基本手法、常见的逻辑谬误和伎俩,宣传的手法千变万化,所以需要不断留意和警惕。但是,光做到识别宣传还是不够的,还要做第二件事情,我们一定要知道为什么自己容易上当受骗,我们的心理弱势在哪里。我想只有做到了这两点,我们民众独立思考和防御宣传控制的能力就一定会有所增强。

好的,谢谢大家。

请看原文:

徐贲:宣传的四种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