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澧 | 评论(0) | 标签:宗教, 心态

在美国,常会遇上传教者。华人见面,有时也会说起这挡事。某些朋友觉得很奇怪:在这样一个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国家里,怎么还有那么多人相信“迷信”?把宗教等同于迷信,这种话,主旋律媒体现在都不讲了。不过,侨居海外的人,话语习惯往往停留在离开中国那一刻,未必与时俱进。这种时候,就表现出小学和中学里受到的那些政治思想教育的影响了。其实,在英语里,宗教(religion)和迷信(superstition)是很不同的两码事。相信人类之上有着更高存在是宗教;以为凡人具有超常能力(如女巫)是迷信。在历史上,宗教甚至是强烈反迷信的。

朋友的第二个问题,往往是这样的:“如果宗教不是迷信,难道你相信上帝在六天里造出世界?”对受过现代科学教育的人,这一质问很正常。爱因斯坦就说过,他幼年时很虔诚,但这种信仰在十二岁上突然消亡了。那一年他读了几本科普书籍,然后觉得《圣经》里的不少故事不可能真实发生。

但科学上的不成立,并不等于这不是一个在某些情形中的有益故事。记得小学课本里有篇课文。父亲临死前对三个儿子说:他在地里埋了一罐金子。父亲来不及说出具体地点就去世了。三个儿子掘地三尺都未找到。直到秋天,对着深耕后的丰收麦田,儿子们才意识到:父亲说的“金子”,其实就是辛勤劳动种出的黄澄澄麦子。父亲的遗言并非事实(科学上不成立),却对相信的人有益处。

世界上还有很多地方,风俗仍然很原始。那里的男人基本只干两件事:一是扛着枪支巡视部落边界;二是干女人。所有的生产劳动和家务都是女人做的。女人从早到晚手脚不停十几个小时,走在路上还要被男人拖进树丛强奸。《圣经》里亚当被逐出伊甸园时上帝对他的训令——“你必终身劳苦,才能从地里得吃的……你必汗流满面才得糊口,直到你归了土。”——这时就有积极作用。其实,这话听着很像是农业社会发轫之时,一位勤劳父亲留给儿子的教诲。

甚至对于正在走出农业社会的人,“你必汗流满面才得糊口”,也是针对转型期间傍大款、抄论文、买假文凭、打官腔说假话、笃信“厚黑学”等浮躁风气的金玉良言。

正如奥巴马于前年大选时在阐述其观点的《无畏的希望》(The Audacity of Hope)一书中所说,他在芝加哥为穷人服务时加入了教会,并非真的以为世界在六天内造成,而是接受如何待人行事的指导。美国心理学家和实用主义哲学家威廉·詹姆斯也早已指出:“世界在六天内造成”等神学争论(theological argument),对一般人没有多少实用意义;普通人更该关心的是有关伦理的宗教争论(religious argument)。

一位女同学,在美国的开始几年,工作一直不顺利。后来她有了信仰,她对自己说:不管你们怎么看不起我,在上帝眼里,我们都是一样的,都是平等的。于是,她对别人的“看不起”不再介意,只是就事论事地讨论问题。然后她就发现,别人对她的态度“转变”了,变得很友好,有事情很愿意帮助她。她将这一经历告诉笔者,表示很感谢上帝的恩典。这是她的解释。另一种解释是,有了信仰后,小学和中学里受到的那些仇视西方的爱国主义教育运动的影响淡化了。她不再对非我族类的行为总是习惯性地予以恶意解读;不再因这种解读而动不动感情受伤害;不再有点事就缩成刺猬——封闭自己,同时把刺对着人家。也就是说,这位女同学开始具备了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里强调的“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她和同事的关系就和谐了。

小学里接受革命教育看电影《洪湖赤卫队》,对女队长韩英的一句唱词印象很深:“砍头只当风吹帽。”韩英能有这等豪气,是因为她有信仰。那支歌的标题叫作 “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宗教的宗旨,其实也是“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只是他们不搞暴力革命。上面那位女同学的例子重在“理性平和”;韩英突出了信仰让人“自尊自信”的一面;再加上“你必汗流满面才得糊口”的不畏艰苦、“积极向上”,走遍天下你都是好人。

(本文已于今日见报。见报文本里,赞扬N届M中全会所总结的和谐社会健康心态与宗教暗中契合的句子被删除。)

吴澧的最新更新:
  • 贫区欲重建,中产要复归 / 2010-07-18 08:19 / 评论数(4)
  • 文明置垃圾,道理在民众 / 2010-07-15 08:25 / 评论数(8)
  • 官办低俗女,民揙空话男 / 2010-07-08 06:24 / 评论数(13)
  • 母亲犹太好,儿辈更多骄 / 2010-07-01 12:06 / 评论数(6)
  • 无辜绿草地,有病红朝笔 / 2010-06-25 12:23 / 评论数(4)
  • 请看原文:
    神迹照耀下,人性攀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