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间伙同一帮熟男熟女(个个都是已婚的主,只有一个没小孩)一块吃饭聊天,席间说到对我魏某人的印象之时,Jay进行了一番回忆。 他是05年就认识我的朋友(也算个部下吧),据他回忆,当年我习惯成天西装革履,系领带穿皮鞋。虽然躲在一个很破的民居里创业,总感觉这家伙是个成功的商人。不过,后来我去了香港,一年后回来,形象大变。至于怎么个变法,他没说。但按我理解的意思,大抵是完全不像个商人,倒越发象个学校里的学生了(比如,成天都背着双肩包)。 那一年,我承认,我的变化的确很大。我以前是以赚钱为人生追求的,那一年后,我不敢说我以搞学术研究为人生追求的话,但至少我很明白,我不再以赚钱为追求。因为,我真的认为钱是身外之物,虽然很重要,很好,但它绝对不能带来内心的充实。 不过,许是香港回来后,我和jay基本上每天都见面,他似乎并不能那么强烈地感知到我这一年的变化。但事实上,这一年(09年6月到现在),我自知我变化极大。 首先要明白一个道理,人是不会莫名其妙有大变化的,肯定是在环境的催逼下。去年6月,我的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于种种我认为还没到可以公开的原因,我离开了blogbus,全职回到学校教书。 在商圈里,我好歹是一个web2.0圈子里还算有点名气的公司的副总裁,首席运营官,再加上博客影响力也有那么些许,故而行走江湖起来,总会碰到有人和我说:魏OO啊,我看你blog的。虽然我知道这有可能是一句场面上的话,但你说你自己毫不受用那未免太过矫情。但在象牙塔里,我基本上属于刚出道的,小老师一个,无职无权,说穿了,谁也不会——即使在场面上——当你回事。 我受过几次刺激,其实也不奇怪,人世间本来如此。我至今记得有一位以前见到了就要热情招呼的某朋友,在后来一次的会议场合中,于一个过道里和我迎面交错却不发一声的事。我倒不是说我至今耿耿于怀,但你要说我已付之脑后,那我还没到那么豁达的份上。 我努力想蹦跶回商圈几次,我甚至向一位好友提出全盘运营其网站,不收费用只拿运营收入提成的方案——可见我多么想回到商圈。不过,也许我有足够的时间去阅读更多的书,我慢慢开始有了我人生的哲学观——这就是我这一年最大的变化。 这个其实很多人没有。我相信有很多人有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但我不以为他们同时有哲学观。哲学观是一种“道可以一贯之”的东西,也就是说,在任何场合下,我都会用这种观去解释、去面对、去行为。我的哲学观是:杨朱哲学。 杨朱是一个很有争议的人物,因为他说过“拔一毛以利天下而不为”。这似乎非常自私自利,拔你一根毛就可以让天下受益,你为什么不干呢?但其实他的意思根本不是这个。 这个世界,有太多的人举着“我为天下计”的招牌来行为了,他们动不动就会说我是为大家好啊。看上去很大公无私。但其实,“我为天下计”的后半句就是“岂惜小民哉”。殊不知,小民是小民自己的小民,天下,却是他们的天下。 在杨朱看来,别动不动就扯什么为别人好,人人若能把自己管好,那就天下太平了。——我当然不是很信奉这个观点,不然也就没公地悲剧了。但至少,我把自己管好,至于别人怎么样,我不是有没有必要管,而是:压根没能力管。 无论是在政治层面,还是在商业层面,都可以发现这类“我为天下计”的豪言壮语,也许有其它变化的形式。说得好像这些大佬们个个都不会自己打算似的(特别是IT圈子里口水战打起来,动辄就要牵扯广大用户的利益)。我不是想说他们虚伪,而是想说:你们为什么不就这么公开说:是,我就是为我打算,你怎么着?——呵呵,许是我境界太低,理解不了人雷锋式的性格吧。 如果是为自己打算,那么,就有必要问问:我打算干吗? 年头有一个朋友,打算动用一些已有的资源,做一个硬件。曾经来找我商量商量,并声称要让我去操那个盘。我一开始还是蛮热心的,而且,当时我注意到,如果这个硬件稍许变换一下形式,可能机会会更大。我写了几份email,力图劝说他和他合伙人采纳我的看法。后来,我慢慢意识到,如果他们采纳我的看法,我就要去亲历亲为之,而如果我不亲历亲为,成天在旁边说说风凉话,发表发表无需承担什么后果的高论,我岂不是活得更爽?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怎么活都是个活,结局大家都一样。活的内容可能不太一样。我为什么要眼瞅着自己的白发越来越多,脊椎越来越痛,生活越来越无趣,而不是“随心所欲不逾矩”地活着呢?于是,我把我很多社会化帐号的自我简介改了。以前叫: 新媒体 的观察者、研究者和批判者,现在改为:专业扯淡型人才。 上课其实是一种“扯淡”,学生爱听不听是他们的事儿;做顾问也是一种“扯淡”,雇主愿不愿意是他们的事儿;写文章更是一种“扯淡”,一百个读者有一百种看法,但,统统不关我的事。只有一件事关我的事:我活得爽不爽。 也许,上一次一年的变化是:重商变成重学,而这一年的变化则是:我学都不重了,我重的,是我自己的感受。仅此而已。 所以,我不太喜欢做调教他人的事,我把这种行为称为“价值观输出”。故而很多人戏问:你去教书育人啦?我答曰:我教书,但不育人。我一个三十有七的人,干吗要让十八九岁的人,照我的价值观去做事? 前两天,我伙同几个同好,做了一份《数字时代阅读报告》的电子读物,发布那天我写了个博文,其中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 我个人希望,这本小小的刊物能一直做下去,能够引发读者诸君对读书的兴趣。 其实,这两句话前后是矛盾的。比如这么问:如果没有激发大家读书兴趣,你还能继续做下去吗?所以,所谓激发大家的兴趣,那是场面上说说的。说实话,大家读不读书,关我啥事。但一直做下去,是实质的。道理很简单,做起来我觉得爽。 深更半夜写那么一大串,纯属个人心得记录。不想“输出价值观”,故而,有异议的,也别和我辩论了。你说服不了我,我呢,压根没想说服你。 Copyleft © 2010 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注意:转载勿改标题! ItTalks — 魏武挥的Blog (digitalfingerprint:fc4f8fc31f70097eea4b780b13146415) 欢迎 follow我的微博 分享 我的分享 与本日志可能相关的文章有: 无有相关日志

More here:
这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