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枪·东东枪的枪】 – FeedzShare  

发布时间:2010年08月12日,  已有 5 人推荐


《尽情简单,任意粗暴》
文/东东枪

活到二十几岁的时候我才知道我是个“宅男”,正如我活到十几岁的时候我才知道我是个“80后”——而且据说一直都是。

这样的身份和命名显然还会不断增加,就像历代皇帝御赐给关老爷的封号一样,累加不断,绵延无休。我曾经试着用这样的办法称呼一些朋友,比如“激萌神勇80后无敌另类博士美少女”或是“东城一枝花胡侃小英雄御姐控爱心党员怪蜀黍”——选择先下手为强实在是迫不得已,谁知道我的余生中还会被冠以多少这样的各类称号?

美国华裔科幻作家特德•蒋(Ted Chiang)写过一篇名为《七十二个字母》的小说,在那小说描述的世界中,世间万物都是以“名字”来驱动,专门有一群人承担为世间万物“命名”的工作,他们所给出的名字会“将上帝力量的映像赋予这个名字所代表的物体”。

我有时会觉得我们也生活在那样一个世界里,我们都是等着被命名的各类物体,直到有人把我们称作某某,我们的某些特征才会突然被自己和所有人发现。而这个“某某”,有时候是“80后”、“非主流”,有时候又是“上海人”或“河南人”,也有时是某某“族”或某某“控”。只不过,在我们的世界里,这不叫“命名”,而是叫做“标签”。

难道不是么?就像刚才说的,在被称作“80后”之前,我真的从来不知道自己是一个“80后”。具体地说,在那之前,我真的从来不知道自己是一个“买东西从来不问单价”、“从不看电器说明书”、 “ 业余爱好必有一项是睡觉”、“热衷研究星相运势”、“只会用键盘,因为手写的字很难看”的80后。而同样,在被称作“天秤男”之前,我也真的从未意识到自己是一个“优柔寡断”、“帅气且臭美”、“ 性格内向谨慎”、“不肯摘下神秘的面纱”、“散发着俘获女人芳心的魅力”的“天秤男”。

而更可怕的是,一旦被贴上这样的标签,哪怕你从来都是带着计算机才敢上街购物、连手电筒的说明书都倒背如流、每天晚睡早起熬夜挣命、怪力乱神一律不沾、写得一笔上好的赵体字,你也不再是你而必须先是那个格式化之后的傻逼80后。哪怕你一向鲁莽、丑陋难当、开朗成性、见谁都称兄道弟、从来没谈过恋爱,你在他人心中也也已经是那个按照统一标准生成的无良流浪汉。

年龄是标签、星座是标签、地域是标签、爱好是标签,甚至连穿什么牌子的衣服球鞋、看什么书听什么音乐看什么电影用什么牌子的相机,都可以是标签。固然有被标签者心生埋怨,觉得是自己受了委屈,但有时,却也有不少人乐于以签自标。

数年前豆瓣网上就有人建立名为“我听这么牛逼的歌却没有妞儿喜欢我”的小组,而后来更有一大批诸如“我都会玩吉他了还是没有妞喜欢我”、“我都会玩单反了还是没有妞喜欢我”、“我穿这么英伦为什么没有姑娘喜欢我”、“我都买iPhone了怎么还没有妞喜欢我”之类的小组不断涌现。无论音乐、吉它还是单反、iPhone,都该算是热门标签之类了,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人趋之若鹜,那么多人爱屋及乌。

标签的本质我觉得是四个字:简单粗暴。恨标签者,恨的是这粗暴;爱标签者,爱的却也正是这简单。我们都痛恨粗暴,因为好像那层层标签之外的我们,才是我们的意义与价值所在。但我们也都热爱这简单,因为它是最易学易通的障眼法,也是最物美价廉的护身符。

每个标签都是一枚便利贴,可以随意贴在别人身体之上算是归类定义,也可以随意贴在自己脑门儿正中以便招摇过市。这总让我很不合时宜地想起数十年前的我国,据说那时“标签”还不叫“标签”,而叫“帽子”、叫“出身”、叫“阶级”,我猜,那恐怕是标签文化最为兴盛的一个时期,标签的简单粗暴也被发挥到了极致,数亿臣民一起玩了一场只认标签不认人的游戏。只可惜,听说那时的大多数人都只有被贴标签的权利而并无贴别人的标签或随心所欲贴自己标签的自由。

于是,抚今追昔,我不免想到,如今我国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极大丰富,无论于己于人都享有充分的贴标签之自由,尽情简单,任意粗暴,这还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啊。

枪:媒体勿转。谁转跟谁急。

“要翻墙,用赛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