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看中石油如何“正确引导舆论”
 

 

连续多日来,网上流传一份《中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新闻报道和公文稿件慎用词汇表》(以下简称《词汇表》)。引语中称,制定此《词汇表》是供新闻发布之用,为了“正确引导舆论”。“经营状况”一项中写道:报道集团公司经营业绩时,不使用“垄断”、“暴利”、“豪门”、“大腕”、“衰退”等词语,慎用“拐点”、“借债”、“下滑”、“举债”、“亏损”等词语。中石油子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是中石油2007年发的文件。(《潇湘晨报》8月12日)

把“贫困”说成“低收入”,把“失业”说成“待就业”,把“公费旅游”说成“考察学习”,把“穷人”说成“待富群体”,把“下降”说成“负增长”,甚至把“二奶”说成“女友”,这是一些官员的拿手好戏。孰料,强中更有强中手,当拜读过中石油这份词汇表,不免觉得那些官员是小巫见大巫了。

如果媒体果真遵循了中石油的这一慎用词汇表,将是什么结局?中石油不是“垄断”企业,它没有“暴利”,业绩不可能“下滑”,更不要说“亏损”;不存在“高福利”、“隐形收入”、“薪酬上涨”,更不要说“灰色收入”了……若如此,真是天下太平,中石油纯洁得令人目眩。它永远和丑闻扯不上关系,即便有丑闻,也被遮蔽了。

为何推出慎用词汇表?是为了“正确引导舆论”,这是一句大实话,但足以看出中石油的垄断式生存。中石油敢于“正确引导舆论”,这凸显了垄断霸气,它有底气和霸气。比如《经济参考报》前不久报道,《工资条例》之所以迟迟难以面世,一大原因就是垄断行业反对《工资条例》限制其员工的高福利。更诡异的是,日前又有媒体报道,《工资条例》年内难以出台,是因为仍有很多概念尚未达成共识。比如,到底哪些行业属于“垄断行业”?哪些行业的工资要加强监管力度?哪些是垄断行业其实是个伪问题,但仍需讨论,令人悲哀。到底是哪些企业不愿意承认是垄断企业,又是哪些垄断企业反对《工资条例》?答案不言自明。

由中石油的词汇表,笔者想到了城管“秘笈”。去年4月22日《南方都市报》报道,一本名为《城管执法操作实务》的书及其内容照片火爆网络,北京城管局一官员向记者证实了该局编写的“培训教材”的真实性。该教材的内容是包括:“注意要使相对人的脸上不见血,身上不见伤,周围不见人”。该书的课题组人员,既有城管局局长,也有警方人士。城管和中石油不同的行业,但两者有相似之处,都有霸气,通过城管秘笈和慎用词汇表,都可看出两者的“聪明”之处。

好在中石油的愿望落空了,因为舆论不是想引导就引导的,令人欣慰的是媒体如今报道中石油,依然实事求是,不隐恶、不溢美,该说垄断还是垄断,该说暴利还说暴利。

“要翻墙,用赛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