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话一筐:

    全面抢钱运动正式开始,好!正所谓上帝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

 

    个体户中实行数十年的定税制,在许多城市走到了终点


汉正街正在掀起一场税收风暴。
风暴中心,在汉正街做了二十多年的个体户胡佳玲们被要求按照规定“建账”,并照账纳税。这是发生在这条有500年历史的商业街上的最新故事。
故事的另一面,是一场全国范围的税收保卫战取得了空前胜利。6月末,各地财政纷纷上报喜讯,很多省市县均提前一个月实现财政收入过半的任务——今年前六个月全国财政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30.8%。这让中国成为了这个星球上财政收入最高的几个国家之一。
现在,轮到汉正街和胡佳玲们了。对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清楚的胡佳玲来说,“会计账目”、“建账”等等名词可以等同于费解和头晕。过去的几十年间,她和税务局的“交情”仅仅依靠对面街的那台ATM机,每月15日前,她给税务局的账号中存入一笔固定的钱,就完事了。
过去的三十年间,她所在的汉正街实行的都是“双定”——定期定额税制,按照这样的规定,以胡的这间不足10平方米的店,她每月要交地税230元,国税240元。
现在,这一切都作废,税收新政来了。
税收新政
对税务部门来说,这不仅意味着汉正街的税收水平仍停留在明朝,更重要的是,这意味着一座新的、有着五千余万的税收富矿被找到了。
5月份,胡佳玲所在的硚口区国税局宣布,将在汉正街品牌服饰批发广场等10个市场率先启动税改。大批个体户将由小规模纳税人升级为一般纳税人,根据货物进销差额即毛利的17%缴纳增值税;够不着一般纳税人标准,但今年销售收入预计将超过20万元的,引导其建账,改每月定税为查账收税;20万元以下的仍实行每月定税。
在汉正街,“藏富”避税的个体工商户一直是税务部门的一大心病。官方数据称,该区注册的个体工商户约有3.79万户,但在税务部门登记纳税的仅为2.11万户;汉正街市场年交易额约为300亿元,实现税收约6000万元,税负仅为0.2%。而据测算,武汉市商品批发零售业务的商户综合税负水平约为2%,比汉正街高出9倍。对税务部门来说,这不仅意味着汉正街的税收水平仍停留在明朝,更重要的是,这意味着一座新的,有着五千余万的税收富矿被找到了。
具体到胡佳玲的衣帽店,在生意好的时候,年销售收入在千万以上,而按照新的政策,她所要缴纳的税将会直线翻上好几倍。
这份令胡佳玲进退维谷的汉正街的税收新政,其合法性源于今年3月份国家实行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管理办法》。这个办法将一般纳税人的认定“门槛”降低了一半:从事货物生产和应税劳务的纳税人年应税销售额从100万元降为50万元;其他纳税人年应税销售额从180万元降为80万元。新政的目的,就是要将胡佳玲这样的“超级个体户”揪出来。
保8压力
去年,因当地的税收大户搬走了,汉正街所在的硚口区税收出现负增长
和义乌小商品市场一样,在过去的30年间,汉正街一直享受着相对优惠的税收政策。
1979年,其开全国之先,以减免税收,不收或少收管理费等优惠政策鼓励个体工商户到汉正街经营小商品。彼时,个体户还是个敏感词,如果有人骑着自行车从一个村到另一个村,后座上放了3只以上的鸡鸭,就可能被扣上“投机倒把”的罪名,抓去劳教甚至坐牢。
103个小商贩在这里开始了战战兢兢的吆喝,直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放水养鱼”政策施行。税收部门根据每家店面的大小、年销售收入、租金、水电、人员等各种综合因素,给出一个固定数额(少则几百,多则上千元),只要商户们定期缴纳,就不会有麻烦。
然而,始自2008年的金融危机,令“养鱼池”的平衡被打破了。
经济下滑导致税收减少,同时,财政部门大手笔支出刺激经济,收支矛盾促使税务部门加大了查补力度。2009年年初预算制定的目标是,全国年财政收入6.62万亿,增长8%。
为了保证这一目标的实现,2009年,细心的人们发现,连单位发的月饼也要交税了。在温州,税务部门甚至在当地报纸上用一个整版的篇幅刊发《欠税公告》。在他们的催收名单中,最多的欠税近50万元,而最少的,是四家糖果店,仅欠税45元。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管理办法》被看成是“战火”的延续。在武汉以外,江苏、浙江等省市也陆续开始了一般纳税人新标准的落实,只不过,他们都没有汉正街这么高调。“我们说出去,是希望能营造点舆论氛围。”李放军说。李是武汉市硚口区委宣传部新闻科科长。
去年,因当地的税收大户搬走了,硚口区国税局2009年税收收入总量出现负增长,尽管想尽办法,最终仍减收4.9亿元。硚口区国税局网站上,对2009年税收工作总结用了“克难奋进”一词。
拉锯战
“我们局长现在面临的压力很大。”硚口区委宣传部新闻科科长李放军说。他透露,这项原本高调推进的税改工作,事实上已经陷入了停滞。
新政推出之前,政府部门就已经预见到了压力。
5月12日,为了营造所谓的舆论氛围,硚口区区政府——而不是税务局——牵头,召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新闻发布会,坐在主席台上的,除了国税局、地税局等单位一把手,还有公安局和法制办,以及当地知名的税务专家等。
为了说服商户建账,早在4月份,硚口区国税局局长黄罗俊就走上街头,为商户们做工作,甚至提出要派驻专门的会计师进驻汉正街,为商户们提供“上门服务”。然而,响应者寥寥。
按照预定计划,税务部门将用一个月的时间来清查税源。位于汉正街利济南路的一家商户告诉记者,6月上旬,连续搞了三天检查,各个店铺都忙着收摊躲藏。
按照硚口区国税局对于新政的解释,个体户在成为一般纳税人后,能抵扣进项税额,享有政府提供的各种优惠,有利于个体户提档升级为真正的“企业家”。
对此,很多商户并不买账。
对于汉正街品牌服饰批发广场的老板阮强来说,所谓的抵扣进项税额,即使自己升级为一般纳税人也享受不到:“我打交道的供货商用的都是一般发票,而抵扣进项税必须凭增值税专用发票。”
阮强的店年营业额早已超过20万,达到建账标准,之前每月交国税、地税各490元。但他的上下游客户都和他一样,从未实现照账纳税,如果建账,意味着他要缴纳的税收将会翻上几番。而且,如果升级为一般纳税人,阮的税务开支也会增加——建账的投入也是他的考虑之一。
此次新政执行中,反应最为激烈的,就是像阮强一样的“定改查”小商户。
据他介绍,由于周边河南、江西、湖南服装批发市场的兴起,汉正街辐射范围如今已大大缩小,加之本地同质化竞争,小商户们的生意已经越来越难做。商户们表示如果再加税,很多人就做不下去了。
7月5日,对记者的采访要求,硚口区国税局局长黄罗俊一再拒绝。
“我们局长现在面临的压力很大。”硚口区委宣传部新闻科科长李放军说。
李放军解释,在长期的交易中,汉正街的小商户们形成了“现货、现场、现钱”的交易方式。有的有账,有的根本就没账——实际上,即便有账,这些个体户们也不愿为外人所知,实行查账征收,无形中增加了税收难度。他透露,这项原本高调推进的税改工作,事实上已经陷入了停滞。
“下半年保证10%的增速应该没问题。”国税总局一位官员表示,他保守估算,上半年财政收入或将超过4.3万亿元,下半年则将达到近3.8万亿元的收入,全年或将实现8万亿元,同比增长16%以上——一旦实现了这个数字,中国将紧随美国之后,成为全球第二大财政收入经济体。
(应被访者要求,胡佳玲、阮强为化名)
【南方周末】本文网址:http://www.infzm.com/content/48509

请看原文:
个体户中实行数十年的定税制走到了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