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鹏程 | 评论(1) | 标签:民族, 新疆, 共荣, 边疆, 世博, 公益

(马背上的孩子观世博系列之十三)

前苏联在瞬间土崩瓦解,给加盟各国都留下了无法弥补的创伤。以哈萨克斯坦的文字为例,就出现了文字向拉丁字母转变;继续使用现行的基里尔字母;恢复使用古代突厥文;恢复使用阿拉伯字母;创造一种全新的字母体系五种改革方向。也就是说,虽然参观世博的新疆哈萨克族老师很容易与哈萨克斯坦馆的工作人员做语言沟通,但是两者的文字却截然不同,相比之下,使用阿拉伯字母的新疆哈萨克族更加归于传统,但哈萨克斯坦的人们已经要深刻思考自己究竟需要哪种文字了。在外界看来,一个国家消失了文字,是多么大的哀伤,这也会成为前苏联分裂的宿命的因素。

中国并未采用联邦制或邦联制,而是在少数民族聚集区采用了自治区制度,可说是保证多年来国家稳定祥和的基础。整体的和谐稳定并不意味着一切都一帆风顺,去年“七五”骚乱就是典型的民族分裂分子挑起的民族间争端。

在新疆自治区,民族是被常常提到嘴边的问题。比如吃饭的时候,大家会这样聊天,你是什么族,我是什么族。这种情况在北京则不会发生。我们不会惊讶身边的人是回族或者满族。作为普通的市民,我们不会奇怪其他民族的习惯,这是一种最基本的尊重。正如在草原,我们也不会特别在意巴丽江的哈萨克族身份,虽然我们十分尊重哈萨克族的各种习俗和礼节,但和巴丽江接触的过程中,我们把她看作一个孩子,和我们弟弟妹妹没有任何区别。

这种打心眼里的无区别,是我们民族共荣的希望。而在饭桌上动不动就问起大家的民族,将民族区分过分的重视,则让未来充满了隐忧。

对未来而言,孩子们的无隔阂,无区别是非常重要的。以双语教学为例,只有少数民族的同学接受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而汉族学生则不学习少数民族语言。对于汉族干部而言,有多少能够与少数民族用当地的语言进行交流。“只有学习汉语,你们才能取得更好的发展。”老师和干部们只有说流利的汉语,才可能在工作的领域有所发展,这的确是一个现状,但这同样反映了狭隘的民族主义,和没有从内心尊重他人的思维。也是一些援助当地汉族干部没办法真正融入当地的原因。

民族大家庭不能只是一句口号,是需要靠实际举措让每个人从内心加以认可的事情。在一个班级中,有来自汉族的小朋友,也会有来自维吾尔族的小朋友,他们会很自然地玩儿到一起,会成为朋友,即便有些时候会打架,会吵吵闹闹,但过一会儿也就又玩儿到一起去了。这就是孩子们,这样的孩子们成长起来,才是真的融合。

新疆地区拥有中华文化重要和宝贵的部分。这是巴丽江在参观上海博物馆的时候可以体会到的。一个民族,除了是否有聚集地,是否有同样的语言等等客观因素之外,是否拥有共同的历史和文化也是重要的部分。而新疆各族人民同样拥有中华文化千年的辉煌历史,这是任何人都无法割裂的,人为割裂历史的行为,就是否认未来。共同的历史和文化,同样是民族共荣的必要因素,让孩子们真正的理解,十分重要,这也是博物馆和城市可以教会孩子们的,是我们组织此次活动想象之外获得的收获。

孩子们到长城后,非常兴奋,问努尔巴合提是书上的长城好还是真的长城好,她高兴地指着真的长城。但孩子们或许并没有搞清,这堵长长的墙正是当年汉族统治者希望隔离北方少数民族侵扰的产物,正是这些马背上的孩子们的遥远祖先。孩子们喜欢长城,觉得它了不起,正说明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广博,是我们民族共荣的基础。

简单的资金支援,空洞的宣传口号,不会使民族问题溶解,只能给人以空洞的假象。一些很不好的现象值得关注。比如在同一个城市中自然形成了汉民聚集区和少数民族聚集区,而双方老死不相往来。比如个别司机拒载少数民族乘客,主管部门是否应给予重罚。这些是的表象,但反映的是一些人内心的墙。

相比长城,这堵已经失去效果,变为中华各民族心中骄傲的历史遗产,个别人心中的竖起的分离各民族的墙就更加的狭隘,更加的阴森和恐怖。历史和事实证明,任何试图用墙隔阂人们的想法和行动都不会取得成功,真正的融合会是在每个中华民族子孙的心中,这是我们民族共荣未来的基础,也是我们唯一的出路。

这是马背孩子观世博活动部分最后的文章,我们之后将对如何继续援助边疆孩子学业展开调查和策划,请继续关注!

关怀边疆少年:http://blog.sina.com.cn/oceanthanks

王鹏程的最新更新:
  • 孩子,选择,未来 / 2010-08-19 22:39 / 评论数(0)
  • 世博精神 / 2010-08-18 22:46 / 评论数(1)
  • 双城记 / 2010-08-17 22:09 / 评论数(1)
  • 巴丽江与城市 / 2010-08-16 14:44 / 评论数(1)
  • 三次演讲看中国基础教育 / 2010-08-14 12:23 / 评论数(0)
  • “要翻墙,用赛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