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被誉为“亚洲诺贝尔奖”的菲律宾麦格赛赛奖宣布了2010年度7名获奖者名单,3位中国环保人士获此殊荣,分别是“淮河卫士”霍岱珊,顶着压力搞环保的中国环境部副部长潘岳和敢于揭露环境危机的浙江滕头村党委书记傅企平。新浪网环保频道在第一时间对话了三位获奖人中唯一一位来自民间的环保英雄——“淮河卫士”霍岱珊。

  公众有环境权,对环境问题有知情权、表决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新浪环保:祝贺您获得麦格赛赛奖,您作为唯一一位来自民间的环保者对此次获奖有何感想?

  霍岱珊: 这次3位获奖者中,有两位政府官员,而我是来自民间的。这说明民间的力量也就是公众参与的作用是明显的。公众有环境权,对环境问题有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一个地方环境问题受关注的程度也决定着这个地方环境问题治理的成效。通过我们在淮河流域做环境保护的经验,我认为民间力量的作用是明显的。现在我们已经从淮河源头到洪泽湖的800公里之间建立了8个自然生态保护站,建成了一个淮河排污口的公众监测网络。民间与政府不同,没有属地的概念,不会认为这段水域归我管理,那一段水域我不负责。在公众心里,上游污染了必然会流到下游,下游就会受污染。

  民间组织是政府的帮手,是润滑剂,是减压阀。

  新浪环保:您对“淮河卫士”这些年的工作如何看待?

  霍岱珊:我们在淮河建起了一个网络,就像网络防火墙,我们也筑起了一道防污墙,每块基石都是老百姓参与的功劳。这对企业形成压力,对政府也是一种促进。政府许多措施的落实和落实后的维护都需要公众参与。我的体会是政府要支持公众参与,要给公众参与更多的平台。民间组织是政府的伙伴,是政府的帮手,帮助政府落实措施。在出现冲突的时候,民间组织是一个润滑剂。在面临压力的时候,民间组织又是一个减压阀。我们这些年的工作也证明了这点。

  民间的参与促进了政府的决策

  新浪环保:这几年的工作让您感到欣慰的地方有哪些?

  霍岱珊:欣慰的地方这几年还是不少,以前是一段悲情的历史。环境污染之后,生态恶化了,这是很大的不幸,尤其是出现了癌症村这样的案例,但是我们通过努力已经改善了一些。我们做的工作包括一项监督和两项救助。针对这些,国家都采取了相应的决策,从民间项目做到国家项目,由过去民间组织在做,变成国家力量的推进。这种力量很大,速度很快。例如对淮河的治理,我们做监督,现在国家采取了强硬的治理措施,对地方有了更高的要求,这个治理的效果就好一些,有了很大的提升。2007年进行了流域限批,对淮河的水污染治理促进很大。另一个是清洁饮水救助,我们没钱,能做的事情很少。我们最开始在淮河沿岸受污染的村庄安装净水器,一户一个,救助一个村,两个村已经是做了很大的努力。但是这一个县有500多个村庄,后来政府去做,启动了安全饮水工程,这样就解决了民间的吃水问题。另一个是医疗卫生救助,我们募集到100多万元的治疗药物,救助癌症患者200多名,还为癌症村最近几年出生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孩子做手术,做了28例。现在国家又扩大去做,启动了淮河水污染与人体健康这么一个项目。

  所以我认为,民间参与促进了政府的决策,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效果也很好,应该发扬光大。    

请看原文:
淮河卫士霍岱珊:民间参与促进了政府的决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