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磊 | 评论(1) | 标签:创新, 个人主义, 群体主义

如果不是我观察有误的话,很多人相信迄今为止人类科学和技术创新是依靠个人独立思考得来的。翻开一篇篇论文,或者由论文沉淀下来集成的一本本的专业教科书,我们往往都难以避免地要看到领域里几个重要人物的名字,我们也不难建立起一个初步的印象——这个或者那个学科,最主要的发展是由数的出来的这些个人做出来的,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一直以来研究人类创新活动的研究,都是从个体的角度出发的。更进一步地说,传统的观点是认为人类的创新活动,源自于具有特殊专长的个人,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人们将这样的个人放到了一个群体的对立面——这个独立思考的人,要对抗来自群体,或者群体的社会和历史产物的压制,从而不被变成这个群体当中不具有任何独立个性,千人一面的一部分。

可是,如果人们深究开来,就会发现,其实思想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完全独立的。人本身就是带有社会性质的定义,这样的社会性决定了人并无所谓独立的人。或者我们这么来说,一个我们称之为独立的人,之所以能够有这样的称谓,是因为他有区别于一个有着某些共性的群体的特征。没有了这个群体,我们也无法谈及个人这个概念。事实上不仅仅是如此,一个我们称之为独立的科学家,他的科学思维,使用的研究工具(数学或者仪器),他从事独立的科学活动所需的知识基础,无一不是依赖于社会和历史发展的。他的独立性,仰仗科学知识和思维的继承(指不同时代,从历史的概念出发)和对于他人劳动成果(包含他人的创新劳动,同时代的,从社会性的角度出发)的利用——这是创新活动中我们不能忽视的社会和历史因素。否则发展也是无从谈起的(发展本身带有时间性或者说历史性的概念)。

由于认识到这种社会和历史的依赖性,于是乎,产生了一个群体创造力(social creativity)的概念。在这个概念之下,衍生出一种更倾向于自上而下的组织方式,犹如工业化生产,注重效率和服从,强调权威和地位,这种组织之下的个人,更多地像机器运转的零件。这种以一个群体出现的创新形式也无疑具有其成功的一面,强调合作的大型技术创新型企业可以作为这样的例子。当然成功的背面,还存在着这样一个现象,就是有意压制了独立个体创造力的多面性(将个人的部分创造力工具化利用)的集团,在创新上的效率上也常常不及一些能够更充分调动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小创新团队。而这些创新效率更高的小企业,其命运又往往是被那些大型企业兼并和吞没。这是耐人寻味的。上面谈的是技术型企业,而就科学探索,也存在着类似的群体创造力的概念,最接近上述例子的是在LHC(大型强子对撞机)为求解基本的物理问题涉及到上千科学家和工程师的紧密合作。不这么极端的,现在跨学科的科研项目,也常常涉及到几个不同专业背景的实验室的合作。这种合作,衍生出了单独实验室的能力所不能完成的创新活动。这是群体创造力优胜的一个例子。当然这对于熟悉复杂系统的人而言并不陌生。个体与个体的联系,促生了区别与个体集合的新的事物或者性质。

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独立性和社会性,既对立又统一。创新活动,也同时基于两者的。这就像光同时具有粒子性和波性一样。孤立地,单独强调创新活动的一个特性,并不是最正确的。王鸿飞老师曾经撰文说要少谈一些独立思考,王春艳老师谈科学范式,意义在此。强调独立思考的同时,我们也必应强调继承,因为创新本身也是具有历史性和社会性的。

参考文献:

A. Montuori & R. Purser, In Search of Creativity: Beyond Individualism and Collectivism, Western Academy of Management Conference, Hawaii, March 2000.

徐磊的最新更新:
  • 为什么要坚决抵制三俗? / 2010-08-05 01:05 / 评论数(15)
  • 写给在底层生活的苦难中国人 / 2010-07-24 16:14 / 评论数(13)
  • 中国媒体甚至政府或应该给西方媒体上课 / 2010-05-06 00:08 / 评论数(9)
  • 不要简单地批评人们追求物质生活 / 2010-02-22 07:24 / 评论数(8)
  • 如何提高工作效率——-文件管理篇 / 2010-01-15 02:38 / 评论数(3)
  • “要翻墙,用赛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