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6月24日都市快报的报道。浙商已被称为“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的第三波也是人数最多的移民潮”中的主力人群。撇开其中的移民利益产业链,单说人家为什么要出去,恐怕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报道在“移民背后的社会缩影”中也提到了这一点:“需要我们引起重视的是,那些因为对国内投资环境或法规政策的焦虑而引起的大量投资移民。”
  报道举例“丝绸之路老板凌兰芳和广厦集团老总楼忠福,向副省长抱怨,现在企业生存环境大不如前……甚至生产专供世博会的丝绸产品,因为税收过高而陷入生产越多亏损越多的困局。”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这个报道写得很客气。浙商为什么要移民?其实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做中国人没有安全感”。在商人圈子里,无论浙商还是其他有条件投资移民的人,那些拿了国外护照再回来做生意的人似乎更有底气,也更容易享受到招商引资优惠等超国民待遇。
  
  最有说服力的例子,恐怕是在山西投资煤矿的浙商了。

  山西以整顿煤矿安全为由,许多小煤矿几乎一夜之间收归国有,而在山西投资煤矿的主力,就是聚集起大量民间资本的浙江商人。
  有赞者说,煤矿资源本来就是国家的,收归国有、加强安全生产有何不可?这样做还可以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不让奸商投机发财,尽管国企管理也不尽如人意,但两害相权取其轻……类似的观点还颇有市场,看来“国进民退”还是很有群众基础的。
  
  当年浙商去投资煤矿,最初是因为山西各级政府下了红头文件来招商才去的,现在合约还未到期,以安全生产为由说收回就收回,补偿的价格多不及成本投入。这种做法,完全符合移民报道中所提及的“对国内投资环境或法规政策的焦虑。”此其一。
  
  商人黑心和官员腐败是一枚硬币的两面。越是对投资环境有疑虑,越是容易釜底抽薪、饮鸩止渴。如果当地吏治腐败、官员不能有效监管安全生产,你却寄希望于收归国有后解决血煤问题,他们连政府的本职工作都做不好,再去做生产经营,无异于缘木求鱼。而且,反腐如果不能对监管层达到效果,同样不会对国企生产经营者有效。此其二。

“要翻墙,用赛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