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什莉• 海耶斯-贝蒂(Ashley Hayes-Beaty)的电脑里,有一个小小的文件。这个文件收集她的很多个人信息,然后以十分之一美分的价格出售给别人。

这个文件里头只有一个简单的代码:4c812db292272995e5416a323e79bd37。这个代码把贝蒂标识为一个住在田纳西州首府纳什维尔市(Nashville)的26岁女性。

这个代码知道贝蒂最喜欢的电影有“公主新娘”(The Princess Bride)、“初恋50次”(50 First Dates)和“对面的恶女看过来”(10 Things I Hate About You),也知道她喜欢电视连续剧“欲望都市”(Sex and the City),喜欢浏览娱乐新闻,喜欢玩问答游戏。

“我还以为自己能有点小秘密,但显然这是个妄想。”贝蒂得知那段代码所揭示的信息后大吃一惊,“这些信息简直正确得可怕。”

比蒂处于纽约一家公司Lotame Solutions Inc.的监测之下,该公司使用一种名叫“灯塔”(beacon)的复杂软件,来捕捉人们在网站上输入的文字,比如对电影的评论,或者他们参与为人父母和怀孕话题的讨论等。Lotame将很多这样的个人资料(并不显示具体的人名)打包出售,卖给那些寻找潜在消费者的公司。比蒂的资料可以归入电影爱好者的包裹(价格为每千人一美元),也可以定制出售(她可被归入“初恋50次”的26岁美国南部影迷)。

“我们可以把资料按照各种方式进行逐层细化,一直到个人层面。”Lotame公司的首席营销长波雷斯(Eric Porres)说道。

《华尔街日报》的调查发现,互联网上成长速度最快的生意之一就是监测互联网用户。

《华尔街日报》展开一项广泛深入的研究,对cookie以及其他各种可用于监视互联网用户的技术进行评估和分析。结果显示,消费者追踪行为的广度和侵入程度已经远远超出人们的认知,只有该行业的少数前沿人士才知道实情。

──研究发现,全美最大的50家网站在每个访问者的电脑上平均安装了64种追踪技术,而且通常都不给任何提示。约有十多家网站安装的追踪技术甚至超过上百种。值得一提的是,非盈利机构维基百科(Wikipedia)没有安装任何一种追踪技术。

──追踪技术正在变得越来越巧妙,越来越具有侵略性。在过去,对消费者的监测行为一般都局限在记录用户访问网站情况的cookie之中,但《华尔街日报》发现,新的监测工具会实时扫描人们的在线操作,然后立即对其所在地、收入、购物兴趣,甚至建康状况等信息进行评估。一些工具甚至可以在用户试图删除它们时悄悄地自我复制。

──这些用户的个人资料处于持续更新状态,在各种类似股市的交易所里进行买卖,这些市场在过去18个月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新技术正在改变网络经济的面貌。起初,广告客户主要采取购买特定网页上广告位置的方式,比如在汽车网站投放汽车广告。现在,广告客户心甘情愿多付出一点钱,以便在互联网上追踪消费者的去处,获得更有针对性的营销信息。

调查发现,在互联网用户和广告投放者之间,存在着100多家中间机构,包括追踪公司、数据中间商和广告投放者网络等,他们彼此竞争,以满足企业对消费者行为和偏好的日益增长的数据需求。

举例而言,比蒂爱看电影的这个信息,正在一家新设立的数据交易所BlueKai Inc.的平台上提供给广告客户。

“整个行业的运作模式正在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BlueKai公司的首席执行长塔瓦科尔(Omar Tawakol)说,“广告客户希望购买的是对消费者的认识,而不是网页广告。”

《华尔街日报》对全美50个最受欢迎的网站进行调查,这些网站占据全美网页本土访问量的40%左右(并对自己的网站WSJ.com进行了调查),并对这些网站下传到一个测试电脑的追踪文件和程序进行分析。

整体而言,这50大网站向测试电脑植入了总计3,180个追踪文件,其中约三分之一是无害的,只是帮助人们记住喜欢去的网站的密码,或者统计哪些文章最受欢迎。

但还有超过三分之二的部分,总计2,224个文件,是由131家公司安装的。它们中的许多都从事互联网用户追踪业务,以此建立丰富的消费者资料数据库,然后将其出售。

调查发现,监测技术最大的集散地是IAC/InterActive Corp.公司的Dictionary.com。测试电脑访问这个在线字典网站后,被下传了总计234个文件或程序,其中223个都来自于那些追踪公司。

这些公司获得的资料是匿名的,因为互联网用户的身份是以一个分配给其电脑的号码来进行标识的,而不是具体的姓名。比如说,Lotame公司就表示,他们并不知道比蒂这样的互联网用户的真实姓名,只是通过一个标示号码来了解他们的行为方式和偏好特征。如果有人不希望被追踪,可以把自己从Lotame的监测系统中移除出去。

这一行业的从业者表示,他们对资料的使用方式是无害的。24/7 RealMedia Inc.是WPP PLC广告公司旗下的网络广告平台,其董事长摩尔(David Moore)说,追踪行为能让互联网用户看到更好的广告。

“当一个广告的定位足够准确时,广告就不再是广告,而是重要的信息。” 摩尔说道。

互联网追踪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不过,这种技术已经发展得如此强大,如此广泛,以至于一些美国最大的网站表示,在《华尔街日报》告知之前,他们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网站正在向访问者的电脑下传侵入性的文件。

调查发现,微软公司(Microsoft Corp.)的热门门户网站MSN.com上植入了一个包含大量数据的追踪文件,包括上网者的年龄、邮政编码、性别,还有估计的个人收入、婚姻状况、有无子女、住宅情况等等。这是该追踪文件的开发者Targus Information Corp.公司披露的。

Targus和微软公司都表示,他们不知道这个追踪文件是怎么会跑到MSN.com上面去的,并表示该工具并不搜集“个人身份信息”。

Julia Angwin

 本文涉及股票或公司
Microsoft Co.
总部地点:美国
上市地点:纳斯达克
股票代码:MSFT


请看原文:
[科技经纬] 互联网新金矿:个人隐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