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一年時,物業借貸比率高達九成,樓市熾熱。當時殖民政府想壓抑樓市,要求各大銀行降低貸款比率。中原地產財務董事經理梁理中分析,「後來,銀行『自律』將按揭比率調低至七成,樓市也隨即回落。但這項政策卻使得部分人由於沒有足夠的首款而買不起樓,結果,發展商的樓也賣不出去,新樓賣不出去,也不向政府投標土地。當地產商利潤受損,政府收入又減少的情況下,政府不得不調整政策。九二、九三年,政府開始允許發展商做二按,約二成。」一九九七年,金融管理局成立了一家叫「按揭證券公司」,就是負責提供次按部分,核心任務就是「促進更多人士在香港置業」。打從那時開始,港人買樓的首款成數就越來越少,「按揭證券公司」更提供給貸款銀行高達百分之三十的保險,到今天,銀行加上「按揭證券公司」合起來可以提供九成五的貸款,換句話說,市民只要付百分之五的首款,便可以買樓,只是,如果自住的話,他可能要揹房債三十年。根據統計數據,一九七七年,香港擁有業物的人口佔總人口的百分之二十多,但到了今天,這個數字已經加倍,變成百分之五十多。那麼多人擁有物業,推高樓價,是好事嗎?值得注意的是,這兩年,國際熱錢不斷湧入香港,使貸款利率維持在二厘左右,這對短期炒家,也許影響不大,但對長期投資者來說,就是很大風險,利率一旦回升至九七年的八厘水平,可能出現大批壞帳、負資產。(謝曉陽)■

请看原文:
買樓可貸款高達九成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