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魏英杰 | 评论(0) | 标签:时事观点

今年亚运会在广州举行,天河区是主会场所在地,又是中心城区,届时众多中外记者云集,任何突发事件都可能成为媒体报道焦点。官员们该如何应对?上周六,天河区请来相关专家,为全区近700名干部“补课”,学习如何提高新闻宣传和新闻应对的能力。(8月3日《羊城晚报》)

值得注意,相关措辞将“应对”和“面对”混用,而这两个词其实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应对”更具对抗性意味,而“面对”则相对谦逊平和一些,有平等沟通的涵义。从这两个词的使用,大致可以看出政府部门或官员对待舆论的态度。

近些年来,随着网络载体的兴起,信息传播变得越发便捷,一旦发生突发事件也很容易形成舆论关注焦点。这让许多政府部门和官员大感头痛,动不动就声称要引导舆论,应对媒体,甚至采取各种办法围堵信息,严防记者介入报道。这种防范和警惕心理不仅无补于事,反倒容易把事情弄得更加糟糕,搞不好还可能激起民意反弹,致使乌纱帽落地。不管从哪个角度看,这都是面对新闻媒体和公众舆论的下策。

如何面对媒体?答案其实很简单,这就是要坚持公开透明原则。只要信息公开、办事透明,用不着对新闻媒体严阵以待,也不必对公众舆论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可以说,但凡在舆论事件中处于被动状态的部门或官员,大多就是因为不敢公开、害怕公开相关信息。无论是进京抓记者事件,还是新近发生的警方网上通缉记者风波,究其原因皆在于这背后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或诉求,而非媒体故意捣蛋,给有关部门和官员难堪。

俗话说,堵不如疏。谚语又云: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片面封堵信息,结果只会惹来滔天民意;鬼鬼祟祟躲着媒体,最终可能换来的是自己出乖露丑。所以说,应对媒体原本不需什么技巧,只要政府部门和官员平等对待媒体,尽最大可能公布相关信息,就能够赢得媒体和舆论的尊重和公正评判。

话说回来,要真正做到公开透明殊为不易。这表面上是信息发布和舆论沟通的问题,在背后起支撑作用的却是公权力部门的施政理念及其运作程序。说到底,能否做到公开透明,考验的不是站在台前的新闻发言人,而是其幕后的整个公权力部门。如果政府部门或官员做事不干净,或者存在这样那样的违法违规问题,一旦与媒体狭路相逢,其首先想到的当然不会是公开信息,而是利用公权力剥夺媒体的监督权。倘若政府部门或官员办事符合程序,无事不可对人言,自然不怕媒体云集,舆论聚焦。

遗憾的是,从近期国内发生的诸多公共事件来看,应对、引导乃至于对抗舆论的思维似乎更占上风,而善待媒体,以公开透明原则面对舆论的做法反倒不那么受政府部门的追捧了。例如在南京燃气爆炸事件中,面对电视台记者,有官员的第一反应却是:“哪个让你直播的?”相信这并非该官员一时情急所致,而是长期以来的官本位思维作祟。这种粗暴对待新闻采访的态度,无疑是把公众舆论与新闻监督看作政府大敌,其结果只能是徒然增加舆论对立情绪而已。

相形之下,天河区请专家上课不是为了防火防盗防记者,而是诚心学习如何面对媒体,这已经迈出了与公众舆论良性互动的第一步。而从根本上来说,管好干部队伍,凡事坚持公开透明原则,所剩的就只是发言技巧以及公关礼仪等次要问题了。这么一来,相信无论如何也不至于闹出抢夺录音笔、怒斥新闻记者等令人啼笑皆非的闹剧。

2010年8月3日

魏英杰的最新更新:
  • 住限价房上高价园是谁的梦魇 / 2010-08-04 01:02 / 评论数(1)
  • 申遗不该成为涨价的前奏 / 2010-08-03 11:22 / 评论数(1)
  • 欲治矿难,必先治地方官场 / 2010-08-02 08:30 / 评论数(8)
  • 那些灵异的天坑 / 2010-07-30 16:40 / 评论数(6)
  • 我的盐为什么要加你的碘 / 2010-07-29 16:14 / 评论数(6)
  • 请看原文:
    面对媒体其实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