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贪官的腐败方式近年来出现“隐性化”新动向,从赤裸裸的权钱交易,逐渐转向隐蔽性较强的信息贿赂、期权贿赂等腐败行为。有专家认为,中国的权力过分集中是腐败滋生的土壤。自由亚洲电台记者希望的采访报道

官方新华网星期三的报到指出,如今,腐败方式已经不再限于赤裸裸的权钱交易,腐败官员不再垂青真金白银,当今,名人字画,古董古玩,也包括奇石美 玉,甚至某些化石,恐龙蛋等都成为看好的礼品。腐败形式还包括:性贿赂、信息贿赂、股票期权贿赂等行为,例如将证券交易信息透露给亲朋好友,由此曲线牟 利。报道说,为此,今年1月18号,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在禁止“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谋取不正当利益”等8个 方面对党员领导干部提出了52个“不准”,试图以此规范党员领导干部的从政行为。此外,最高人民检察院还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大查办严重行贿犯罪力度的通 知》提出向党政官员行贿、官员为跑官买官行贿、危害民生行贿等八类行贿犯罪,被列为严肃查办的重点。中国证监会针对日益增多的内幕交易案件正在会同有关方 面继续细化、完善对“操纵市场”、“内幕交易”违法行为的认定,同时加快推进“信息披露违法案件责任认定”和“会计机构人员证券违法认定”等指引性规则的 出台。

总部在德国的国际反腐组织“透明国际”亚太事务负责人廖然先生指出,中国目前的法律制度需要健全,才能更有效地防止和消除腐败:

“中国的制度不健全,它的公检法都非常的薄弱,一个是人员的素质也参差不齐,还有一个是法院、检察院它们都听命于党,它们没有自己的独立性,所以很多案该不该办?能不能办?它们自己都没有主意。严打是没有用的。”

中共党报《人民日报》日前也撰文指出,中国的腐败和反腐呈现出“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拉锯式对抗过程。中国已经加入《国际反腐败公约》,对贿赂的界定是‘不正当好处’,其中不仅包括财物,还包括非物质利益。

美国民间“中国信息中心”的杨莉藜先生认为,仅靠出台各种规定来反对腐败是难以有成效的,要有对权力的监督和制衡机制才能遏制腐败蔓延:

“中 共也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方法使出来遏制腐败。但现在看来都起不到根本的作用。我想真正的原因是它没有痛下决心,进行刮骨疗毒这样的方法,比如说对于制度的监 督、对于权力的制衡、新闻自由、言论自由这些。真正防止腐败发生的扩散的方法它没有采用,而是用了一些小打小闹的方法。”

《人民日报》的 文章说,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廉政与治理研究中心主任任建明教授指出,解决‘权力过分集中’的‘总病根’是铲除腐败滋生土壤的根本之策。解决权力过分集 中,任何类型的贿赂就都没有了土壤,隐性腐败也一样会销声匿迹。但是,这位教授并没有说明,在中国这样的由共产党领导一切的国家,究竟怎样解决党政领导机 关的权力过分集中的问题。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希望的采访报道。

请看原文:
中国腐败形式隐性化 政府出多种反腐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