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虫子引发的命案,正在被热切关注中。河南省通报,2007年5月至今年9月8日,疑似蜱虫咬人病例557个,死亡18人,发病主要集中于商城、光山等地。
  通报是紧接着媒体报道河南商城县多人被蜱虫咬死而发的。前后发生的事情,未必有因果关系,所以官方还可以修补面子,说通报自有安排,与媒体报道蜱虫咬死人无关。
  但通报到底也回应了媒体和公众的质疑,称“不存在瞒报疫情”。为什么呢?因为“信阳等地卫生部门从2007年就已将疑似无形体病例纳入网络直报范畴”。
  媒体和公众说瞒报,是虫子咬死多人的事件没有公开;官方认为虫子咬死人的事情,列入疫情报告就可以了,公众不知道不算瞒报。

  “内部”当然是掌握的,卫生厅有数据,疾控中心有直报系统,甚至乡干部也了解情况。但就是不能告诉你。《新京报》采访虫子咬死多人的新闻,河南卫生部门称“无法提供疑似病例的数目及疫情状况”,一位乡政府领导称出于维稳的需要不能公开蜱虫疫情。
  蜱虫咬死人,已导致地方上村民不敢上山采茶下地干活,可以说人心浮动,惶惶难安。但官方看来,这仍然可算稳定,我就不知道其“稳定”究属何指。另外,官方又预判信息公开不利于稳定,所以,我又不知其定义的“不稳定”为何种局面,是说信息公开比传言四起更加人心惶惶,还是说信息公开会将人心惶惶变成打砸抢冲烧?
  信息公开还是信息隐瞒更加利于稳定,道理用不着再讲。道理周全,顽石可以点头;对牛弹琴,牛也未必完全无动于衷。但跟官家与论道理,效果似乎不会比面对顽石和牛好。“维稳”更甚,既称压倒一切,道理和逻辑自然不在话下;倘要比赛“不可理喻”,官家完全有把握对顽石和牛战而胜之。

  我无意做“必然失败”的事,所以不会再谈公开好过隐瞒这种面向官家的道理。但我想避免一些朋友犯糊涂,对蜱虫咬人这件事情轻描淡写。
  有个朋友说,蜱虫咬死人,事情并不严重,死亡率万分之一,跟感冒差不多,大家都去口诛笔伐,可能反应过度。
  对一个普通人群起而攻,口诛笔伐,这至少是胜之不武,更经常的是积销毁骨。然而,对官家隐瞒公共信息群起而攻,实非过举。蜱虫咬人,557例就死亡18人,不是万分之一,不是只与感冒相当。何况不管死亡率多少,你得让大家知道蜱虫咬死多人。问题要社会化,才能有所重视,否则人们连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有个朋友在微博上说,事情并不严重,就是隐瞒不报搞坏了。
  这算是指出了隐瞒使问题严重化的一面,但另一面,还应该说隐瞒状态下,你其实判断不了事情是否严重。隐瞒使问题更严重,这是后果;但同时,隐瞒使人无从判断。事情发生了,有信息,你才知道严重不严重;无信息,就只有人心惶惶。信息公开是绝对义务,不以严重不严重为前提,不以搞坏不搞坏为左右。如果事情并不严重就公开,事情严重就隐瞒;事情会搞好就公开,事情会搞坏就隐瞒,那么隐瞒一定成为常规。

  蜱虫咬人的信息隐瞒了,“内部”把信息掌握了,效果是什么呢?官员维稳如山,社会人心惶惶,蜱虫继续咬人,而疾控方面,则“蜱传疾病的病原体至今尚未分离”,连诊断都无明确依据,甚至所有病例严格来说都只是“疑似”。隐瞒状态下解决问题,进展就是几年连个病原体都分离不了。
  “死人不要紧,只要能稳定”,这就是河南蜱虫咬人信息被隐瞒的启示。

                                       2010-9-9

    

“要翻墙,用赛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