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金库”的自查无与一查有

915
日下午,广东省纪委通报了十起党政机关事业单位违规私设“小金库”的典型案件。在自查自纠和重点检查阶段均没有发现“小金库”的
63个“自查自纠零申报”和“重点检查零问题”的“双零”地区和单位,全部发现存在“小金库”问题。(南方日报)


63个地区和单位的

“小金库”,“自查全都无,一查全都有”,是普遍而又典型的现象,充分反映了所谓的自查自纠是如何如何地经不起推敲。而十分雷人的是,我们几乎在所有不正之风、违纪违规等问题整治上,偏偏无一例外地设置了一个自查自纠阶段。


自查自纠是“小金库”治理中一种常用的方法,出于各种原因“摆谱”的多,动真格的的少,像广东省真正查了一下、并向公众公布结果是凤毛麟角。


治理“小金库”经常自查自纠在先,端的就是治理者对“小金库”的基本态度,比不得对杀人者从快从重、限期破案的决心和力度。这也是“小金库”问题之所以会成为久治不愈的“顽症”的症结所在。


中央多次部署进行集中治理“小金库”问题,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照样敢于顶风私设“小金库”,因为这些单位知道还有一个自查自纠阶段可以缓冲。胆子小一点的,暂时撤了“小金库”;胆子大一点的,“转移”了“小金库”,胆子更大一点的,干脆是闻风不动,水来土淹,兵来将挡。像广东
63个地区和单位作派,就以属于最大胆的一种。


其实,大大小小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有“小金库”早已是公开的秘密,你有我有大家有,就是不查也知道有。而且,因为上级部门与下级部门“小金库”免不了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家常便饭。中央有要求,没办法,就查呗。但在你有我有大家有情况下,上级部门查下级部门“小金库”问题,不免惺惺相惜,心慈手软。


就是动真格查了又怎么样,也没见过哪个因“小金库”真丢了乌纱帽的。碰到有的上级部门自己有“小金库”,却又不允许下级私设“小金库”,狠查彻查的结果是,一个“小金库”里的东西进了另一个更大的“小金库”里。下级部门只好自认倒霉,重建“小金库”了事。

 “小金库”,“自查全都无,一查全都有”,不是什么笑话,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而是中国社会怪现象的真实写照。“自查全都无”是共识共为,“一查全都有”同谋同污水,大家彼此心照不宣,一年又一年。这也就很好解释了为什么没有一个单位如同任志强公开标榜自己是“党的亲儿子”那样,公开声明自己单位没有“小金库”的原因。


“自查全都无,一查全都有”如同一面魔镜,拿出了照照,就会发现“三公消费”、官员腐败等等的一切久治不愈的“顽症”,都与此有关。无比执着的就是,百姓看得一清二楚,有关方面却不是装聋作哑,就是装模装样,如此各类“顽症”才得生生不息。

 

 

201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