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长平 | 评论(4) | 标签:时事观点, 读书看电影, 文化, 文革

为了找到一个清纯的姑娘,张艺谋团队派出了四组人马,全国搜寻。年轻的姑娘们如过江之鲫,从张艺谋及其助手挑剔的目光中游过。他们挑选过的姑娘,据说数以万计,拍下视频的,也有几千个。能让张艺谋满意的,如凤毛麟角。他感慨说,“现在的姑娘越来越不漂亮了,难道漂亮姑娘都不跟帅哥生孩子了?”

这让人联想到传说中的古代皇帝选妃,或者是当代富豪征婚。跟他们不一样的是,张艺谋历尽艰辛选出“清纯女”来,并非是为了个人享乐,而是要卖给大家来观赏。这是一个商业噱头,它设定的逻辑是:现在的人尤其是女人,都变得越来越浮躁、混乱和肮脏,她们的爱情都不干净,清纯女成了稀世珍宝,我们花大力气给你找一个来,你说值钱不值钱?

有人会说,为什么要把张艺谋说成一个勤奋的鸨儿呢?他明明是一个敬业的导演嘛。他只是在做一个稀缺的文化产品,赚钱无可厚非。这个辩解落入了张艺谋的电影宣传中反对的东西,那就是不够“清纯”。把什么都拿来包装成商品出售,这不是正是“清纯女”故事的反面吗?

跟皇帝选妃和富豪征婚类似的地方,是他们都掌握了相当可观的权力。无论这种权力是资本带来的,还是过去的成绩造就的,他现在都用它来挑选“清纯女”。事实上,这些名声显赫的大导演,个个都拥有很大的文化权力。在拍摄和宣传电影的过程中,他们无所顾忌地炫耀、享受甚至滥用这种权力。但是,假如你要去追究他们相应的文化责任的时候,他们往往做出“我只是一个商人”的无赖表情,声称票房就是一切。张艺谋还放不下面子,无论多么功利化的作品,他都要谈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这就让他那些错误的做法影响更坏。《英雄》里的“天下”如此,《满城尽带黄金甲》里的“豪乳”如此,《山楂树之恋》里的“清纯”也是如此。

“清纯女”究竟什么样?张艺谋的定义是:“这个女孩,不光漂亮,一定要青涩。所谓青涩,是未经雕琢的,未经自我意识的,本能流露的,这叫青涩。”如果说“雕琢”还可以勉强理解成社会环境对人的本性的扭曲和污染的话,“未经自我意识”是什么意思?这不就是“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另一种说法吗?没有知识,没有思想,那就是女子最珍贵的“清纯”吗?再说,什么叫“本能流露”,一个人贪财好色,是不是本能流露呢?经过自我意识之后的理性思考,就是一种贬值行为?

媒体列举的《山楂树之恋》中的“清纯”点,包括女主角静秋不懂或不愿大大方方地穿上游泳衣,已经谈上了恋爱却完全不懂男女之事,更没有怀孕的常识,不知道什么叫“人流”,等等。作为一种历史记录或者虚构情节并无不可,但是这真的是那么值得倾心赞美的“清纯”吗?也难怪张艺谋挑选“清纯女”那么艰难,社会毕竟进步了。

这种清纯观本已十足的促狭和幼稚,张艺谋却把它和爱情挂钩,声称只有这样的“清纯女”,才能演绎最干净的爱情。这实在让人惊诧莫名。不漂亮不“清纯”的男女之间,发生的爱情都不干净吗?有了文化的,有了性经历的,有了情史的,有了事业的,有了家庭的,失偶再婚的,老年黄昏恋的……这些人的爱情都脏在哪里了?

张艺谋在这里所挥舞的,不只是名导演的权杖,还有根深蒂固的男权观念。他津津乐道的“清纯女”,不过是传统男人“处女情结”的借尸还魂。以为只有“清纯女”才能享有最干净的爱情,那是对经过“自我意识雕琢”的现代女性的诅咒。正如化妆品商人总是暗示女人长相有缺陷一样,张艺谋通过他艰难寻找“清纯女”的故事,也表达对于绝大多数女性的贬低,对她们的自我认同造成干扰。

进一步说,“清纯女”跟处女一样,不过是男人把女人当作性对象的想象和需求。在这个意义上,《山楂树之恋》中的“清纯女”和《满城尽带黄金甲》中的“豪乳”,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传统男人理想的性对象,要么青涩,要么放荡,最好是二者集于一身,比如《红高粱》里的九儿、《大红灯笼高高挂》里的颂莲等等。因此,张艺谋的搭档张伟平才会遗憾地说,“在选角的时候就让剧组遭遇了巨大难题,有可能身材合适,脸就不好;脸和身材都合适,气质又不对。真是顾脸顾不了胸,找到这么一个演员真是费尽千辛万苦。”

很多人都说,我们的确感觉现在世道不良,人心浮躁,因此向往清纯而干净的感情。这没有问题,问题在于张艺谋对“清纯”的解读,基于对传统观念的抱持,也基于对“文革”的美化。《山楂树之恋》的宣传片说,“在商品社会的今天,感受那久违的纯真”。把人心浮躁简单归于商品社会,这是一种误导。尽管张艺谋宣称他尽量淡化时代背景,但是电影里还是不可避免地再现了语录歌和忠字舞。商品社会固然有损“清纯”,但是阶级斗争社会就是爱情的天堂吗?

长平的最新更新:
  • 【预告】两岸三地高校富士康调查报告出来了 / 2010-09-19 02:16 / 评论数(5)
  • 长平:我愿意把我的恐惧说出来 / 2010-09-02 14:42 / 评论数(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