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筐苹果,怎么分才算公平?

 
 

我曾经当过一阵子教研室主任,深感一件事情办得让大家都觉得公平是很难的。大的事情不说,就连工会分东西这种事也经常会有人不满意。

有一次,工会给每个教研室发了一筐苹果。如果是小包装,一人一箱,自然不会有问题。这次偏偏是一个教研室一大筐,自己分去。这可难坏我了,手头没有秤,数个儿难免有个大个小的抱怨。虽然大家都在场,看来当天分不了了,只能等改天借来秤再说了。

正在我为难之时,一个老师出了个主意:教研室8个人,把苹果分成8堆。任何人如果觉得哪一堆不够公平,可以任意调整,直到所有人都觉得公平了,再抓阄决定谁拿哪一堆。大家都认为这是个好办法,于是先进行粗分,再进行微调,直到大家觉得自己抓到任何一堆都不会吃亏为止。

这个问题就这样顺利解决了。虽然没有借用任何技术手段,但是连最挑剔的人也没有任何抱怨。可以说,这一次做到了公平。

什么是公平?公平显然不是“数量的绝对平均”,因为数量平均了,质量未必平均。公平应该是“即使数量和质量存在不平均,但是内心并无抱怨”。

如何做到“内心无抱怨”?可以肯定的是,单靠技术手段不可能做到。因为技术手段只能做到一个方面的公平(如重量),而“公平感”是一个综合的指标。要做到让人们“内心无抱怨”靠的是“规则”。

规则需要在当事人“未有特定立场”之前制定,并经所有当事人同意。这样才能保证“规则”本身的“公平性”,和“规则面前人人平等”。如果抓阄在前,调整在后,显然无法做到“心无抱怨”。因为抓完阄,人就有了特定立场,一定是希望我这一堆越多越好。

规则的实施要由所有当事人参加。可以想象,如果一个老师没在场,他一定会抱怨:“我没有参加平分苹果,我怎么知道我这堆不是最差的一堆呢?”当然如果他自愿放弃参与的机会,他也就无从抱怨了。

如果分一筐苹果能做到公平,或许整个社会的公平也是可以做到的。

 

以下是网友老pur的精彩点评:
———————————–
一个老师出了个主意
—-精英提案

大家都认为这是个好办法
—-立法通过

这样顺利解决了
—-由主任依法行政

公平显然不是“数量的绝对平均”….要做到让人们“内心无抱怨”靠的是“规则”
—-程序正义

规则需要在当事人“未有特定立场”之前制定,并经所有当事人同意
—-立法原理

保证“规则”本身的“公平性”,和“规则面前人人平等”…如果分一筐苹果能做到公平,或许整个社会的公平也是可以做到的。
—-苹果不是模具生产的,但人人都在“规则”这个模具中。

佩服楼主,不愧是教研室主任!一筐苹果啥都说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