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英伦在线 | 评论(1) | 标签:钓鱼岛, 中日关系, 言论自由

[导言] 中国政府的钓鱼岛策略是延续了敌后抗日的威风,展示了“不高兴”外交。

9月7日,一艘中国大陆渔船与日本海上保安厅舰艇在钓鱼岛海域相撞,次日,中方船长詹其雄被扣押。中日钓鱼岛之争再起波澜,中国政府除了宣布对钓鱼岛的主权之外,再次祭出传统的战术,三个字:“不高兴”。

负责不高兴的是主要是自发组织起来游行爱国者,据说将很快荣幸的获得批准。与大陆的官方表态和恩准游行不同,台湾和香港民间保钓团体已经开赴钓鱼岛,台湾国民党政府派出一支小巡逻艇来护航一支同样小的渔船,用小米加步枪地姿态走在了保钓的正面战场。

在日本国内,钓鱼岛事件价值仅在于为两个政治人物的前途,提供一个加减分的砝码。执政的民主党正在进行一场党魁争夺战,现任首相菅直人,一改一贯低调平易作风,在钓鱼岛问题上摆出一付强硬立场,以对冲来党内竞争对手小泽一郎的硬朗作风。小泽一郎在钓鱼岛问题上,是著名的强硬派。

在疟疾一样的中日关系中,日本人已经基本上领教了中国的“不高兴”的路数。日本外务省一口宣布“不管中国打出什么牌,日本的立场都不会变化。”这话说得很豪气。先把扣押的大陆船长詹其雄坐满十天牢再说。十天之后,也就是19日,是否对于詹其雄送上法庭,将成为日本在本次钓鱼岛冲突中的一张牌。相反,中国大规模的人海抗议,增加警力保护在华日本人安全,对民间,对政府来说,都是大量资源的消耗。日本的外交手段,颇有以小搏大,四两拨千斤的软实力技巧。

对于中国大陆保钓的自主性,历来有两种解读,一种政府放狗策略,一种是民间自由表达,自发抗争。鉴别这两种本质,最佳手段是看游行批准的速度,看政府表态措辞。在2005年4月,针对日本扶桑社《新历史教科书》和日本试图联合国常任理事的行为,中国大陆的反日游行达到沸点。当时外交部发言人告诉外界,“中国政府要求示威群众冷静理智、合法有序地表达自己的态度,不搞过激行为。有关部门为此做了大量工作,调动大量警力维持秩序,防止事态扩大,以确保日本驻华机构和在华日本公民的安全。”

此中“要求”二字,尽显中国政府强大的控制力,当然只针对游行的爱国群众,并非远在海外的钓鱼岛。

从2005年走到2010年,连当年参与游行被判的反日人士都将出狱,所谓的保钓还没有走出悲情路数,反反复复的不高兴,却从来没有勇气派出一支小舰艇去送人接人,难道这就是传说中“软的实力”?反而不如日本的抓人放人,收放自如,大显软实力。建议下次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再谈钓鱼岛问题,请把“要求”改成“呼吁”,其他文字不变,起码听起来显得又软,又有实力,还有尊重民间保钓的开明在其中,符合和平崛起的形象。

http://talktone.co.uk/cn/?q=node/126

英伦在线的最新更新:
  • 英国华文媒体:《英中时报》 / 2010-09-14 03:14 / 评论数(0)
  • 给英国首相的信和英国留学安全问题 / 2010-09-12 22:32 / 评论数(0)
  • 过一个安静的周末 / 2010-09-10 23:22 / 评论数(5)
  • 中英关系认知和期望调查结果 / 2010-09-10 18:25 / 评论数(0)
  • 英国华人为什么不生气? / 2010-09-09 05:48 / 评论数(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