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言

 

 

 

经过全球的共同努力,金融危机正在走出最为艰难的时期,而与此相伴随的是,对于这场危机的反思才刚刚开始。其中,关于大而不倒的相关问题成为全球金融界关注的重要课题,直接引发了不少理论的深层思考与现实的改革举措。

金融连结着国民经济各部门,在经济体系中占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小平同志一直强调:“金融很重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着棋活,全盘皆活。”美国的此次金融危机,从另一面印证了小平同志这个判断的高瞻远瞩。中国金融业在亚洲金融危机和此次金融危机中迥异的表现,同样印证了小平同志对金融业巨大影响力的深刻洞察。在亚洲金融危机时期,因为历史积累的重重包袱和体制机制的弊端,当时中国的银行业一直被视为是“技术上破产”,直接制约了当时应对危机的种种举措的落实。而在此次金融危机来袭时,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中国银行业经历了大规模的重组改造,公司治理机制和内部管理水平显著提高,主要财务指标可以说处于改革开放以来最为健康的水平,这就为中国应对危机提供了良好的金融基础。正是因为有了较为健康的财务状况和大幅改善,中国的银行体系才能在危机中表现稳健,同时也能够有效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应对危机扩大内需的一系列政策举措,为中国应对危机提供了有利的金融支持。

过去几年的金融实践表明,与国际经验相比,中国的金融业既不必盲目自卑,事实证明中国的银行业同样可以创造骄人的业绩,积累有价值的探索经验;同时,我们也不必盲目自大,因为在许多领域中国银行业依然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发达国家的金融业对于此次危机的反思同样是这样,其中许多反思与改进中的合理成分,同样值得我们深入参考和借鉴,对大而不倒现象的思考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从此次美国次贷危机的演变看,通过同业及其他行业的传导,大型金融机构的破产会产生巨大的外部效应。监管当局从稳定金融业、保护存款人和投资人广泛利益的角度出发,往往对大型金融机构破产所带来的蝴蝶效应持十分审慎的态度,因此会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大而不倒的状况。这将带来两个后果,一方面,从大而不倒的内在逻辑看,一旦对一家金融机构实施了救助,那么救助规模更大的机构也自然成为选择,于是政府在无形中鼓励了数量更多、层次更深的风险经营行为,因为金融机构不仅可以据此获得巨额收益,而且通过自身规模的扩大,可以博取更多获得救助的筹码;另一方面,政府的救助行为将给普通大众带来强烈的信号,这种隐性担保极可能刺激针对这些机构或相关金融产品的投资,危机再次出现时,政府所面临的救助压力也将更大,否则预期的覆灭往往会带来更为严重的损害。

因此,单从理论角度看,考虑到控制金融业的道德风险,大而不倒的救助策略应深刻反思。然而,现实往往比抽象的逻辑复杂得多,在道德风险与经济崩溃之间,政府往往优先选择前者。回顾历史,此次发端于美国的金融危机所表现出的大而不倒不乏渊源,比如,1984年美联储和联邦存款保险公司联手救助大陆银行、1985年英格兰银行挽救约翰曼特利银行家公司(JMB)、1994年法国政府拨款救助里昂信贷银行、1998年美联储拯救长期资本管理公司、日本政府曾长期实行拒绝金融机构破产方针等等。

当然,随着时间的演进,政府救助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甚至曾有控制这种趋势的尝试。美国前财政部长保尔森最初制定救市政策时有三个主要原则:流动性可救;政府不可直接购买而只能辅助交易;公司持有者不能从救助中获益。这解释了保尔森为什么决定挽救贝尔斯登而放弃雷曼。当雷曼融资无望、巴克莱银行曾试图进行收购,却被英国监管部门坚决制止。在此期间,美国政府并没有为促成交易而做出任何努力,一切均因雷曼资本金不足,首先就不符合流动性可救原则。但随后形势的发展大大超越了保尔森和美国的金融决策者所能预见和控制的范围,他最终不得不放弃这些原则,美国联邦政府也随即在危机中变身为大而不倒的忠实践行者:先后斥资4
000亿美元救助房利美和房地美、针对全美大型金融机构推出7 000亿美元救市计划、拨款2
000亿美元救助AIG、为三大汽车巨头提供800亿美元融资等等。

如此看来,大而不倒似乎成为一种无法摆脱的魔咒,那么事实果真如此吗?Andrew Ross
Sorkin的这本书提供了大量第一手的资料线索,有助于我们在思考这个重大问题时参考。

实际上,大量的国际金融监管实例表明,大而不倒是一个不囿于监管部门的多维问题,在某种程度上说,它是整体经济、金融健康度的一种综合反映,既受金融业自身监管水平的影响,更取决于其他各经济部门的运行状况,以及一系列特定的决策约束条件。美国此次金融危机中的一系列案例,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观察窗口。

2009年10月,《大而不倒》在美国出版发行,引起广泛关注,很快就登上了亚马逊财经类畅销书榜首。投资家巴菲特曾为本书专程制作了一张巨幅海报送给作者,并在多次公开讲演中公开赞扬“这是一本很棒的书。”他还在致股东的公开信中专门提到了本书,不少海内外的金融界人士,都在通过阅读这本书,来促使自己对于大而不倒问题的反思。

通读全书,可以发现,这本书之所以在有关金融危机的书籍中引起广泛关注,是因为这本书的不少内容既不同于那些哀鸿遍野、危言耸听的灰色论调,也不同于那些艰涩难懂、严肃刻板的专业分析,这本书侧重于对历史事件的生动还原。当然,本书中对于不少重大金融问题的判断,可以看出也过于受到金融危机的恐慌气氛的影响而显得有些极端。不过,瑕不掩瑜,这些并不影响本书成为一本值得一读、并且促使我们反思的关于金融危机的参考。

目前我们正在经历的金融危机告诉全世界:金融动荡无域界—一场严重的危机可同时引起重大的金融经济损失;金融动荡无国界—在全球化的今天,主要国家在危机蔓延中无一幸免。Andrew
Ross
Sorkin的《大而不倒》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实例,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展开对这本问题的思考。我想,本书中文版的出版也可以像英文版的出版一样,带给读者有益的启迪,同时我也希望中国的银行业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充分借鉴国际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探索出一条有国际视野、适应中国国情的系统性风险监管和宏观审慎监管的监管之路,为中国金融业的健康发展、为中国经济的崛起做出应有的贡献。

巴曙松研究员主持和组织了《大而不倒》的翻译,即将出版之际,邀请我为该书中文版的出版作序,大致阅读之后,有了一些初步的思考,姑且作为这本书的序言吧。

 

                                 

     中国银监会党委副书记、副主席 蒋定之

                  二〇一〇年五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