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素有“外交无小事”的规矩。可是,仔细分析起来所谓“无小事”其实是给老百姓听的,回头看一下,“外交大事”几乎都是最高领导人趟在床上和藤椅上决定的,而老百姓呢,今天让你打倒美帝国主义,你连美帝国主义在哪里都搞不清,就得去高呼口号;明天的社论让你去反对苏修,你也会立即表现出像对待那些扒你祖坟的人一样痛心疾首……

可是,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尤其在很多国内问题不能讨论的情况下,任何一个牵涉中外关系的国际事件,几乎都能够在网络上成为热点,而这些“热点”就形成了“网络民意外交”。“无小事”的外交,也自然成了“小民”们关注的对象。例如,最近在菲利宾发生的劫持港人的事件,惹起了全国人民的同仇敌忾,结果就上升为正式的外交事件了。原本菲副总统定于本月26日访华的行程,也被外交部发言人姜瑜给顶了回去。所以,网民的力量也是不可小觑的。

正式因为如此,“网民外交”受到西方智库的异常重视,他们是基于这样两个理由的:第一,他们发现“网络外交”对中国外交决策有一定的影响力(如菲律宾事件),认真研究涉及中外关系的网络民意,可以帮助他们推测中国政府的外交决策;第二,网络上有一些非自发的网络“民意” ,或者说是政府引导下的“自发民意”(五毛党的力量),正好反映了中国政府的意思。研究这种“网络民意”,就等于是直接研究中国政府的意向。无论如何,研究自发与“非自发”的“网络民意”,相辅相成,形成了西方智库对中国“网络外交”的系统研究。

网络上最有代表性的“网民外交”呈现这样两个趋势:一是以在中国国际关系研究中占主流的专家学者们为代表,他们在外交关系研究中几乎完全摈弃了普适的价值理念,一切唯“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是从,弄得自己鼠目寸光,完全搞不清从长远来看,一个国家的国家安全与总体利益也一定要得力于他所持有的价值理念,并受这种理念支配。这些主流学者的研究颇能得到一些网民的喝彩,尤其是当他们把中国的“国家利益”与“国家安全”与国际社会逐渐确立的普适价值理念故意对立起来,逢“普适价值”必反,逢美国必反,逢西方必反,甚至快要弄到“逢世界必反”的时候。如果走到极端,那就是与全世界为敌绝对“民粹主义”。谢天谢地,好在我们这些年的外交决策者并没有完全跟随他们走。

另外一个极端就是少数国内竭力推崇民主自由等普世价值理念人(有些是自由主义学者),他们刚好走向另外一个方面:过分强调国际关系中普世价值理念,而把“国家利益”与“国家安全”完全从属于国际关系中的这些原则。从理论上或者人类历史发展的趋势来看,他们似乎无懈可击。但大家不应该忘记,这些普世价值理念,在西方国家同世界交往中都没有能够完全实行,中国一个贫穷国家,又如何能够一步到位?结果甚至出现了一些要欢迎外国人来统治中国,把中国变成美国殖民地的言辞,这些东西,你同任何一个非种族主义的西方人说,他们都会摇头的。

但是,有了互联网西方研究中国外交的专家学者几乎像找到了“富矿”似的。要知道,在这之前,他们要揣摩中国外交,除了情报机关花高价收买某些已经移民到西方的决策者与外交官的配偶子女之外,就是盯住外交部发言人,对官方的发言进行“挖地三尺”的解读。或者那些中国政府资助的专家学者们,研究后者时还得了解一下他们是否和中国官方某个大人物有“关系”。不过,说到在国际关系方面的“网络民意”,也有令人担忧之处。最近几件国际事件反映在互联网上的“民意”,感到不但普通网友,就是专家学者与理想追求者们,也常常迷失在“国家利益”、“国家安全”与“普适价值理念”这三者之间的复杂关系中。

当然,从西方国家的发展历史和现状来看,无法否认的是,指导国内事务与国际关系的大原则迟早会走向统一,统一在国际人权公约与普世价值理念之下,可这个路还有较长一段要走,且并不平坦。在这之前,“国家利益”与“国家安全”还会像两个幽灵一样,经常会冲击一下国际关系里的普世价值理念。但通过“网民外交”是否能走出第三条道路来呢?
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57018

“要翻墙,用赛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