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骁骥 | 评论(0) | 标签:时事观点

《福布斯》杂志的记者艾普斯顿(Gady Epstein)在去年采访春秋航空董事长王正华的时候,对方告诉他,2008年,他们公司为了从国有航空公司雇佣30名飞机机长,不惜花费了近1亿元人民币,有些资深的机长甚至让他花了400万。“这简直就像让400万打了水漂”,他这样对艾普斯顿抱怨。

王正华的不满,溢于言表,但为什么春秋航空依然肯花如此大的价钱请机长?国有航空公司控制飞机技师资源是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在于,国有航空不希望春秋这样的民营航空公司挤占其市场份额,而作为“弱者”的民营航空又不敢得罪于作为行业“老大”的国营航空公司,只能照单全收。因此,一桩买卖,两边焦心:民营企业不满国有企业垄断市场,坐地起价;国有企业又害怕民营企业壮大最终会将自己“挤出”市场。

当年官样文章中国企和民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说法已经让人厌倦,这条市场的老生常谈如今已经被一种“国进民退”的趋势所代替。近日出炉的中国企业500强榜单,前十名更是由中国石化、国家电网等大型国企包揽。由是,艾普斯顿的疑惑重上人们心头:中国“国家资本主义”模式下的市场竞争,究竟谁是赢家、谁是输家?

要搞清谁是赢家和输家的问题,首先得弄清什么是“国家资本主义”。一般认为,所谓的国家资本主义(state capitalism)是指一种由国家掌握和控制生产资源,进行生产再分配的资本主义经济,革命导师列宁称之为“没有资本家的资产阶级国家”。换句话说,在所有制变更的情况下保留资本主义市场的体制,把政府变成最大的“资本家”,是其显著的特征。

这个“资本家”若是开明的,也便罢了。问题是,如果他不但不把自己赚的钱拿些出来为大众做善事,反而是处处与民争利、垄断社会资源、高筑行业壁垒,那么最后吃亏的必然是社会大众。同样的道理,在无约束的前提下,国家资本主义这很容易导致政府自身的企业化和国有企业的垄断性优势。最后的输家,只能是占尽劣势的民营企业。

美国欧亚集团(Eurasia Group)的创始人布雷默(Ian Bremmer)在一本书里分析了“国家资本主义”的三项政策工具:首先是国有大型油气公司,例如俄罗斯Gazprom公司、伊朗的国家石油公司;第二是国有企业,例如中国的一汽;第三是政府支持的“私人企业”,例如巴西政府支持的淡水河谷公司等等。政府利用这几种政策工具来进行资本的调控,完成预定的政治和经济目标,不断地以钱生钱,却在这一过程中忽略了自由市场经济中的公平竞争、公民权利、自由消费这些民主的基本原则。政府既是制定规则的裁判,又通过这三种类型的国有公司进入市场,自然能轻松赢得比赛。

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市场要有市场的规矩和原则,政府的作用原本是为了制定、维护规则,但如果它自己也以企业的形式参与到规则之下的游戏中来,那么最后的可能就是毫无规则可言。“国家资本主义”其实就是一种牺牲了社会公平和市场规律的“政治挂帅”,为了多弄出几个世界500强,多在统计数据上“赶英超美”,不惜用国家“绑架”了市场和自由经济。结果,卫星上天,红旗落地,国有企业的“体积”膨胀了,企业改革的初衷,却已被人淡忘,“国家资本主义”的输家,亦被人忽略。

孙骁骥的最新更新:
  • 为什么中国人缺乏常识 / 2010-09-01 22:24 / 评论数(11)
  • 罗斯福总统的真正死因 / 2010-08-31 11:28 / 评论数(2)
  • 该在什么时候退休? / 2010-08-25 12:05 / 评论数(4)
  • 饭局与民主 / 2010-08-17 22:01 / 评论数(0)
  • 为什么要关心相声演员的道德水准 / 2010-08-11 22:31 / 评论数(0)
  • “要翻墙,用赛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