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家小型航空公司收到暂时停飞的禁令,原因是在一次航班降落时出现磨擦事故。这是在发生伊春空难短短一个星期后,第二次出现航空安全问题。相关人士认为,中国的地方机场和支线航空发展过快,带来了这些安全隐忧。

*华夏航空被要求暂停运行*

总部设在贵州省会贵阳的华夏航空公司,日前收到中国民航总局西南管理局的通知,从9月1号开始暂停运行。该公司的客户服务人员说,飞机目前在作定期检查,这两天的航班全部取消。

“今天明天没有飞,没有说不让飞,是公司调整计划。”

媒体报道,华夏航空一驾从石家庄开往贵阳的班机,在8月28号凌晨降落过程中发生机翼磨擦事故。民航西南管理局称这是严重不安全事故,因此下发停飞通知,要求华夏航空进行安全检查,恢复运行日期待定。

2006年开始运营的华夏航空据称是中国第一家专门从事支线运输的民营航空公司,有4家租赁飞机,开通二十余条航线,通航近三十个城市。

*与地方“联姻”,支线航空快速发展*

这两年,支线航空公司在中国大陆迅速增加,媒体报道说,仅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就先后出现了首都航空、河北航空、天津航空、成都航空、昆明航空,以及一星期前在黑龙江省的伊春机场发生空难事故的河南航空公司等。这些支线航空公司通常拥有两架到十架50座左右的飞机。

据媒体援引业内人士的话说,支线航空公司的繁荣反映了航空公司与地方政府“联姻”的热潮。从航空公司方面来说,与地方合作能享受土地资源、税收等方面的优惠,同时还可以获得省市额外给予的航线补贴。地方上则随着经济发展而客流增加,却被大航空公司出于自身的网络布局而忽略,因此急于组建自己的航空公司。

最近已经有相关人士提出,中国的支线航空存在发展过急过热的情况,在安全、制度和人员等方面都没有跟上。北京市律师协会航空法专业委员会主任张起淮也认为,地方政府大量、迅速修建支线机场,也给航空安全带来隐患。

*张起淮:支线机场建设过急过热*

张起淮说:“支线机场建设发展上过急,或者有的地方为了给本地的地方经济有一个拉动,或者标志,或者招牌性的作用,会在建设机场的问题上出现过热的现象。这就会带来在建设这些机场,开发利用这些机场时,有些制度不能落实,特别是安全制度就不一定能落到实处了。”

据媒体报道,在中国2008年下半年开始的航空基础建设项目中,计划近两年开工的支线机场有60个,其中伊春机场便是以“赶超深圳速度”建成,在没有安装盲降设施的情况下于去年8月开始启用,

被称为中国航空案第一律师的张起淮表示,中国的支线航空有需要,有市场,但是由于缺乏法律规范不能健康发展而造成了困境。

他说:“支线航空现在资不抵债,包括伊春空难的河南航空公司。所以我们迅猛发展航空和健康发展要成正比。如果不成正比,发展快而不健康,发展机场多而不赚钱,为什么要发展呢?”

*中国专家不愿评论航空安全*

也有业内人士表示,中国航空安全纪录过去几年一直在全世界名列前茅,出现空难和安全事故也属正常。美国盖安德航空事务咨询公司创办人之一王献平曾对媒体表示,不能以此认为中国的航空安全不如其他国家。

美国之音记者联络到该公司在中国的两位负责人,以及中国民航大学和民航管理干部学院的专家等,希望了解支线航空安全的问题。但是他们都推说不方便而没有接受采访。看来支线航空安全在中国还是不便对外探讨的话题。

请看原文:
支线航空发展过快带来安全隐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