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幸福,不就是更多地满足欲望吗?但如果是为了这个,而不得不承受更大的压力、更高的风险抑或付出更大的代价,那么正负抵消,幸福不会打折吗?所以我赞成“幸福总值”这一说法。

  世间的事情总是要多方面考量的。建昊集团老板袁宝璟,才40岁,身家几十个亿,收入可谓高了吧。但他幸福吗?有些事摆不平,就杀人灭口,结果把他几个兄弟全都卷进去

了,判的判死刑,坐的坐牢,幸福也全毁了。为了幸福而拼命增加收入却毁了幸福的事情已经太多,所以说,幸福并不等同于利润。如果用“幸福总值”衡量,恐怕应该是“精神利润”越多才越幸福,它包括健康、进取、舒适、自由、充实、富裕等。

  有报道说,国内中产阶层缺少幸福。其实,幸福和物欲享受是两码事。“中产阶层”焦虑什么呢?据说主要是“社会保障”的匮乏、“竞争压力”的增加、难有“安全感”等等。原来中产阶层也有本难念的经。

  我们习惯于把幸福定义为“物欲”,所以崇拜GDP,不约而同地挤向大都市,拼命挣钱。而《幸福研究杂志》近日公布的“生活满意指数”调查报告显示,哥伦比亚、乌拉圭等南美国家和非洲国家加纳名列前茅,英国反而被远远甩出前20名之外。虽然乌拉圭仍然没有摘掉贫穷和贫富不均的帽子,乌拉圭人的幸福感近些年却增长了近10%。反观国内中产阶层为什么不觉得幸福,就容易明白,他们手中的财富可能“不确定”,加上“竞争压力”加强,使他们疯狂追求高工资,却生活得如蚂蚁一般,当然感受不到多少“幸福”。

  虽然不丹这个小国家人均GDP只有700多美元,不丹人却很幸福。我不是说不需要追求富裕,而是说,他们的社会理念重在“施政应该关注幸福,并应以实现幸福为目标”,称之为“不丹模式”。也就是说,人家并不一味追求GDP的数字,而追求由政府善治、经济增长、文化发展和环境保护所构成的“幸福总值”,追求社会公共生活和个人的精神满足。

  这么说来,欧洲人的“精神利润”就比美国人高了。虽然他们的收入要比美国人低30%左右,但美国人工作时间远远多于欧洲人。美国人平均每小时工资16美元,可欧洲国家普遍都高于美国。他们更多地把金钱和时间消耗到度假、福利享受和精神消费上去了,比如,英国人仅仅为宠物请事假就致使全国损失了270万个工作日,而德国目前高达13%的失业大军中,到底有多少属于自愿失业者(放弃就业)也是个不明不白的事情。看来,无论是国与国之间比较,还是同一国度的人与人比较,相对收入比绝对收入更能影响人的幸福感。所以,要提高自己的幸福总值,还是那句话:没有钱固然不行,只挣钱也是万万不行的。http://blog.qq.com/qzone/626619189/1284472089.htm?pgv_ref=a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