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网易科技频道《数字与人》专栏。关于电子阅读器这样东西,我最早是在去年12月的时候开始注意到的,给《21世纪经济报道》连续码了多篇稿子。我觉得有必要对过往的一些观点做一个小结,有些也需要修正。而且,这个数字产品这半年来发展得非常快,我也产生了一些新的看法。

———— 正文的分割线 ————

美国Forrester在今年6月的时候,曾经做过一个预测,它预计在2010年年底,电子阅读器的价格将下降到199美元——这一点,它预报的时间还稍许迟了些。当月月底,亚马逊就把kindle的最低价调到了189美元。Forrester同时还预测,在2012年年中的时候,电子阅读器会达到99美元的水平,我倒是很有信心看到这一点会被提前实现。(注:这篇文章发于上周一,也就是30日。31日则有消息说,Borders旗下的Aluratek降价至99.99美元。)

国内的情况,也有些类似,比如盛大锦书的公开售价就在999元,事实上,还有几款同类产品,早就跌破了1000元大关,比如欣博阅G5,这款有重力感应支持的设备,在7月发售的时候就不到1000元。当然,声名最响的,还是锦书。

电子阅读器其实是一款功能相对来说比较单一的数码产品,主要就是用来读书。配套的一些mp3功能,其实表现很一般,也没人会拿着5寸屏6寸屏的大玩意儿当随声听。这么一个东西,说到底,就是一个播放设备。只不过mp3播放器播放的是音乐,而阅读器播放的是书籍罢了。

这种设备想在市场上形成一种号召力,让更多的人用起来,撬动市场的法宝就是“价格”。我对什么带书籍正版版权的电子阅读器,向来是不以为然的。现实的情况是,互联网上绝对不缺乏优质内容,而消费者买一个阅读器,可以想见的情况是:在硬件基本差不多的条件下,选择的因素就是:价格。

刚一开始,几家大型的玩家都号称带版权销售,我当时还写了几篇东西,主要的观点无非就是这条路未必行得通。但在这半年实际出品的设备来看,其实每一家都是喊喊的。主流的电子阅读器都允许消费者自行拷贝内容进去,而且它们也支持至少是主流的文档类型,比如PDF。保护版权被当成相对高价的一种借口,于是,玩家们都相安无事,价格基本上都在2到3千,更高端一点4千。

但锦书的确是一个搅局者。这个搅局者瞬间将价格压低,并且将用它旗下的文学网站的内容作为贴补,不过同时,它和它的云中书城捆绑得也非常紧,消费者如果想看自己的书,就得用它的专用软件来转换格式。这方面,锦书是意图走ipod+itune之路的,换句话说,它的通用性并不高。

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锦书的定位与其说是一个电子阅读器,不如说是一个娱乐设备,毕竟云中书城大部分的书都是网络小说。这是锦书最大的风险:市场占有率即使很高,也有可能是一种“转移收入”,而不是“增量收入”。锦书是赚钱了,但盛大旗下的文学网站收入锐减了,棋局下成这样,想必不是盛大想要的。

现实的情况是,任何版权的利益主张,都只是一个噱头,消费者期望的是免费。云中书城90%的内容是可以免费阅读的。网络上浩如烟海的电子文档,使得期望通过电子阅读器来变现数字版权,只是一种空谈的理论。要想让空谈的理论变成可行的操作,就必须使得这个市场足够大,而这个市场足够大的前提是:价格要足够低。Forrester认为,到了99美元的时候,阅读器在美国会突破1000万台的水平,那么在中国,差不多也得到500人民币,这个市场的容量才足以支撑一些优秀的数字版权得以变现:因为只有这个容量,才会让版权拥有者有足够的预期与电子阅读器厂商合作。

对于书籍版权而言,无非就是这几大块(我以下讲的,都是网络不多见的文档种类。网络上随处可见的东西,真得没必要谈什么版权变现之类,毫无现实意义)。其一是教材教辅市场。这个市场相当得暴利,也相当得既得利益,基本上依靠一些非市场的因素来推动。电子阅读器想在这里面分一杯羹,什么环保之类的愿望是好的,但很不切实际。另外,从阅读的体验来说,一本教材教辅,是需要不断地前后翻页,或者中间插入阅读的,还伴之大量的写写画画。但凡用过阅读器的人都知道,电子阅读器其实提供的,是一种非常严格的顺序阅读体验。

其二是畅销书,这块利也很厚,但也正因为这块利很厚,出版社没有什么理由要打到1折2折来售卖。或者按照价格窗口策略,实体书卖得差不多了,它才会考虑电子阅读器。而畅销书讲究的就是个时间,过了半年之后的畅销书算什么畅销书,那边厢网络上也虎视眈眈大把免费文档出炉。现实的讲,也不是电子阅读器版权利益的突破口。

第三块就是学术书籍,这是为专门的一帮专业人士用的阅读材料。这种书籍,通常印量很少,出版社也愿意抱着一种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一起合作。但学术书籍有学术书籍自身的问题,相当多的翻译作品,是没有相应的版权利益的:获得翻译权,不见得等同于可以把它自行变成电子版本。另外,学术书籍也不能纯顺序阅读,前后翻来翻去,画一些条条杠杠,写点注释,那是常有的事。

最后就是网络文学。事实上,盛大早已为这个东西的被盗版头疼不已,大骂百度不是一次两次了。而市场的主要供给,也握在盛大的手里,锦书一出,基本上把这个市场囊括殆尽。我很难想像,其它阅读器还能插进去。

我一向鼓吹的是,电子阅读器应该和平媒合作,它们正头疼于互联网对它们的肢解和侵蚀,但又无力还手。我并不是说电子阅读器能够彻底拯救日薄西山的平媒产业,但对于平媒来说,需要一个时间段来缓冲,对于阅读器来说,需要一个时间段来打造出足够的市场容量和人们的阅读习惯。与平媒的合作,相对来说操作性更高罢了。

消费者愿意为一份报纸支付很小的金额,比如一个月花1元钱订1份日报。报纸希望通过新的渠道,扩大它的覆盖渠道,而阅读器则通过搭载一定的内容来吸引更多的人,更重要的是,网络上很难找到最新的报纸杂志的全体盗版品(单篇文章自然很多,而整体媒介的传播的好处在于:广告不会失落)。据说《连线》因为一个ipad的应用而又收获不少,是一个例证。

但问题在于,电子阅读器的表现实在太干巴巴了:它是黑白色的,也做不出太多的效果文章来。对于阅读器,唯一的出路,就是压低价格,尽可能地铺货,捎带着搞点报纸的加载(杂志就别想了)。在终端数目最够多的时候,才有可能进行下一步的动作,比如搞版权变现,比如搞app应用,甚至比如搞广告植入。量没到那个份上,一切都是空谈。

阅读器最大的竞争者,的确,是平板电脑。以目前阅读器动辄数千的价格,是根本无法和平板电脑竞争的。阅读器是否会成为一个消费者接受的独立且长久的市场,还相当不好说。要知道,mp3作为一个播放型的简单设备,最低价格不过数十元人民币而已。阅读器真正能完全普及开来,我看200元人民币是必须的最低价格水平:便宜的手机也就这个价。

(待续)


Copyleft © 2010 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注意:转载勿改标题!
ItTalks — 魏武挥的Blog (digitalfingerprint:fc4f8fc31f70097eea4b780b13146415)

欢迎 follow我的微博 分享我的分享

与本日志可能相关的文章有:

“要翻墙,用赛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