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中国式的科学构成令人吃惊的一幕,那就是自以为是的“科学”提倡者自我讽刺的程度,比如著名科普作家方舟子,经常在自已在科学上闹笑话的时候要发出号召或者谴责,号召人学科学,谴责人在科学上的无知。当然,这些“科学家”都有丰盛的“科学知识”要跟民众分享。

首先咱们谈谈婴儿配方奶粉(Infant formula)的专业性问题,最早发明婴儿奶粉的人是德国化学家尤斯图斯·冯·李比希(Justus Freiherr von Liebig),猜猜他还有什么身份?他是生物化学的祖师爷之一。现代奶产业的主要技术人员主要包括生物化学检验人员,而奶粉的发明与创造,基本上都是营养学-生物化学家经典领域方舟子的专业身份是生物化学博士

方舟子这位留美归国的生化博士的生化知识很多时候会出人意外,比如他在读博士的地方,就是美国碘盐的发生地,但他对此一无所知,在碘盐这个经典的生化问题上信口开河,闹出一大堆的笑话。这一次,他又因为无知而与他可能本无意捆绑在一起的圣元牢牢地结成了亲家关系。方舟子在中国毒害青年人报上又发表了一篇劣质科普(见附件一),在科学问题层出不穷的时候,方舟子仍然不忘教训民众要学科学:

我与圣元公司没有利害关系,本不值得为之惋惜,在这个事件中某些媒体、医生、“乳业专家”和普通公众表现出的知识缺乏和科学素质的低下更值得关注,这种状况不改变,类似的恐慌还是会一再出现的。

咱们检测一下方是民博士的科学知识吧。

一、方舟子在其微博上嘲笑柯志雄的分析文章:

《21世纪经济报道》的资深记者柯志雄,请分清内源性性激素和外源性性激素(人工合成)的区别,配方奶粉和脱脂奶粉(基本不含甾体激素)的区别,国家级专家和小地方检疫局技术人员(可能也分不清上述区别)的区别,不要把无知当正义。

我看到这一条经典的方式语录时,不由得哈哈大笑。柯志雄一文在涉及内源与外源性性激素时,就是在引用卫生部专家的说法。方舟子嘲笑国家级专家的次数恐怕超过任何我知道的中国人,现在居然抱专家的大腿了,呵呵,太有趣了。

柯志雄原文揭露了从印度进口到中国的脱脂奶粉因为孕激素过高而被海关退回,但印度奶粉被公布的激素水平明显低于圣元及一干卫生部检测的品牌的婴儿奶粉

方舟子无知地把自己跟圣元捆绑在一起之后,他就会无偿地为圣元打工辩护,这是方舟子的性格,不象科学松鼠会,知错会认错,或者闭口不再言,免得一错再错。方舟子为了树立自己伟光正的形象,是绝不认错的,他宁愿继续用“科学”为自己的错误铺路。

方舟子嘲笑柯志雄不懂配方奶粉与脱脂奶粉的区别,他肯定懂了,对不对?不对,他才真正不懂这二者之间的区别。我已经在此前的文章中提及,现代婴儿配方奶粉中脂肪不用牛奶中的脂肪,而是用更为优秀的植物或者动物脂肪代替。在婴儿配方奶粉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正是脱脂牛奶(Skim Milk)。

二、方舟子在中国毒害青年人报上的发表文章中得意地宣称卫生部未检验出“外源性性激素”,而“内源性性激素” “则在正常范围内”。中国式的科学喜欢玩弄名词,比如我此前就揭露卫生部专家试图用“假性性早熟”这样的不靠谱但能糊弄人的诊断来蒙混过关,这里“内源性性激素”是另外一个障眼法——听啊,“内源性”,本来就有的,还有什么可质疑的?

生化博士要借助这么低劣的伎俩手法来糊弄民众,实在太可耻了。“内源性”雌激素大多是在讨论雌激素(样)作用时区别体内存在的三种雌激素与其它来自外部的所有雌激素样物质所使用的概念,突出天然本体雌激素与非天然雌激素的来源区别。由于某些人或者某些时候对这一概念使用不严格,导致了偶尔内源性雌激素成为天然本体雌激素的代称,也就是雌酮(E1)、雌二醇(E2)、与雌三醇(E3)。

当用“内源性雌激素”指食物中含有的E1-3时,就是一个潜在的误导性的概念,这是为什么方舟子与卫生部专家会使用它的原因,根本就不标志其来源,如果说标志了其来源,无非对牛是内源性的,对人是外源性的。事实上,大多数讨论“外源性雌激素”对人的影响时,这个“外源性雌激素”是要包括食物中的“内源性雌激素”的!方舟子居然嘲笑柯志雄不懂内外源性雌激素!太有才了

三、方舟子讽刺嘲笑他的人“缺乏统计概念”。他给我们算了一个账,武汉人口900万,每年生产7万人,3.5万是女婴,接着65%吃配方奶粉,10人中有一人吃圣元,于是武汉应该有4500人吃圣元,然后2‰的乳腺提前发育,武汉应该有9人发病!方舟子说,实际上媒体才爆光3人,并不算多。可惜方舟子亲家没付钱给他,不然啊,方舟子要给大家一个“科学结论”了:民众!你们太愚昧了!圣元明明对乳腺提前发育有保护作用嘛,你们居然不知感恩,还倒打一耙,把恩人拿来怀疑!圣元保护了6名武汉女婴不得乳腺提前发育的病,颁奖颁奖!拍掌哦

方舟子客串流行病学家要多可笑,有多可笑,是利令智昏?还是在美国读博士时把太多的时间花在网络上去了,而忘了基本功?账不是那么算的。

乳腺提前发育在中国并没有统计数据,国外的数据并不一定就适用于中国人群,中国女人人均B罩杯,比C罩杯都装不下的美国女人整整少一号,适用相应数据必须谨慎。这还仅仅是次要问题。最重要的问题是,方舟子对他引用的数据懂多少?

乳腺提前发育在婴幼儿指乳腺发育到1厘米以上,周围约2.5厘米左右的组织也突起,通常这种程度的乳腺发育是不为人所注意的,尤其是在其更容易发生的肥胖婴儿中更是如此,单纯性的乳腺提前发育既不会继续增长,也不引起麻烦,所以其发现率并不高。我们假如方舟子的“科学”没有问题,那么,媒体发现3例,即使武汉地区有9例,其发现率也高达30%,不错了,记者的水平超过医生了,当然,超过信口开河的方舟子了。但这种算法还有问题的,因为方舟子引用的发生率起码也是年发生率,而记者爆光圣元到现在,才1个月不到,记者调查时间也算上,估计1个月吧?或者咱们给方舟子留点面子,算2个月,对不起,9例除以6,两个月只能发现1.5例,圣元的致乳腺提前发育的风险比正常人高出了一倍

俗话说,没有最无耻,只有更无耻,方舟子这类为了面子的专家与卫生部为了利益的专家对科学的玩弄是超出人的想像的。乳腺提前发育由于其稀少性,同时临床意义又不太大,导致了流行程度研究的缺乏,我所能查到的资料,来自美国著名医疗机构默奥诊所的Van Winter医生等在1990年发表的针对美国明尼苏达州Olmsted郡的人群长达45年(1940-1984)的发生率调查,其结果是10万分之20.8。方舟子牛皮一吹,这个发生率立即膨胀10倍!就这种吹法子,方舟子的统计学不过关,仍然表现为高出人群风险的一倍以上,实在是莫大的讽刺。这种水平来嘲笑民众统计学不过关,脸皮厚实得可以

四、关于微小青春期,我以前做过详细的介绍,还将进一步批露资料驳斥这些不懂装懂的科学混蛋。总的来说,对比我提供的有文献作为证据的资料,方舟子等人总是玩把微小青春期延长到包括两岁的把戏。我说婴儿激素水平在产后1-2个月达到高峰,方舟子偏要说2-3个月,我说激素水平在4-6个月降下来,方舟子将之延长到12-18个月,他们就是这么玩障眼法的,证据么,我引用的是相关领域内专家的综合结论,他们臆造就行了。

五、方舟子现在做了点基本功,把我提到的对圣元最有利的证据提出来了,一是相对而言,外源性的雌激素含量并不多,二是母乳中含有雌激素。对这两条我已经评论过了,还将进一步分析。待续。

六、科学需要公正,我写相关文章,一定交待对自己观点不利的证据,但看看方舟子之流的混淆黑白的文章吧,他们敢交待于自己观点不利的东西么?比如文献中已有报道把牛奶跟乳腺提前发育联系在一起,已有报道婴儿对雌激素乃至于有微弱雌激素样作用的物质都很敏感,最重要的是,他们敢告诉民众国际标准中婴儿奶粉不能有而且国外婴儿奶粉没有雌激素么?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与联合国粮农组织与标准委员会的标准,不但婴儿奶粉中不能有激素残留,连超过1岁的幼儿食品中也不能有激素残留的!不无讽刺的是,中国,是这个标准委员会的成员。

七、方舟子连奶粉生产过程的基本常识都不具备,最后这一条算是苛求了,他们敢告诉民众现代婴儿配方生产工艺程序中使用脱脂牛奶就消除了大部分的激素么?

中国人,请远离中国毒害青年人报,说不定哪天自己被害了,还有人义正词严地以科学的名义教训你,要你对凶手感恩戴德!

附一、“中国毒害青年人报”奇文:“性早熟”恐慌

作者:方舟子

婴儿配方奶粉再一次让国人的神经绷紧。武汉三名消费者声称其宝宝吃了圣元奶粉后出现性早熟,经众多媒体热炒,终于惊动卫生部组织专家调查,公布检验结果称圣元奶粉中未检出外源性性激素,内源性雌激素则在正常范围,三名女婴属于临床常见的单纯性乳房早发育,与圣元奶粉无关。

卫生部的权威并没能平息事态。网上的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网民都不接受卫生部的结论,认为调查组的专家被圣元公司公关。在卫生部公布调查结果的前几天,我在微博上表示过与调查结果相似的看法,很多人也认为我“被收买”、“受招安”。他们坚定地相信,既然有人吃了圣元奶粉之后出现性早熟,就证明了圣元奶粉肯定有问题。

这些人缺乏统计概念。我们只需做一番简单的计算,就可以说明他们的信念是站不住脚的。武汉人口约900万,出生率约8‰,即每年大约有7万名新生儿诞生,其中一半是女婴。那么现在武汉0~2岁的女婴大约有7万人,其中大约有65%吃配方奶粉,圣元奶粉占的市场份额为10%,也就是说,武汉有大约4500名0~2岁女婴吃了圣元奶粉。单纯性乳房早发育的发病率是千分之二,武汉这些圣元女婴中会有9人碰巧出现单纯性乳房早发育,其中有3人被媒体“曝光”并不算多。反之,如果圣元奶粉的成分真的有问题,就不会只有这几个病例。吃其他品牌的奶粉的女婴当然也有性早熟的,只不过没有引起联想或关注而已。

性早熟有多种情形,原因复杂。女孩如果只有乳房发育而没有其他症状,叫做单纯性乳房早发育,具体原因不明。卫生部专家认为婴幼儿的单纯性乳房早发育多是“微小青春期”所致。这对几乎所有中国人(包括中国医生)来说都是一个新名词,在此之前没有中文文献有此说法,对中文医学论文的检索结果是零。于是被怀疑卫生部专家是为了替圣元奶粉辩护杜撰出来的术语,网上出现了一些对此揶揄讽刺的文章,说是“神奇国度的神奇专家的神奇发现,2010年诺贝尔医学奖非他莫属”。

这实在是高估了中国医学专家的水平了。实际上英文文献早有这种说法(写作mini-puberty或minipuberty),在一些儿科教科书、论文中都用过。国际期刊《儿科内分泌学综述》在2005年曾发文讨论这个术语是否恰当。无论如何,它描述的现象是存在的。性激素是性腺(卵巢和睾丸)分泌的,它受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的激素的控制,“下丘脑-垂体-性腺”被称为生殖轴。在婴儿时期生殖轴已经相当成熟,出生后促卵泡激素(能刺激雌激素的分泌)在女孩中显著上升,在出生2~3个月时达到峰值,然到逐渐下降,直到12~18个月时降到青春期前儿童的范围,但是直到4岁时其含量仍比青春期前儿童的高。在这段时期有的女婴会出现乳房组织增大和阴道粘膜的变化。

单纯性乳房早发育是一种良性状态,其实算不上病,无需治疗就会自己消失,只需定期检查以排除潜在的其他病因。但是国内临床医生却往往把它当成疾病治疗,例如用“滋阴泻火”、“疏肝理脾”、“行气活血”的中药治疗,效果当然都非常好(本来不治也会好嘛),这些药物有什么副作用、会对女婴健康产生什么不良影响则是没人管的。

医生即使不开药,也会要求患者忌口,避免吃牛奶、鸡蛋、鸡肉之类的被认为含雌激素比较高的食物。传统上有“病从口入”的说法,一生病就想是不是吃了什么不对劲的食物引起的。婴儿出现异常,马上就锁定是奶粉。国产奶粉已有过很糟糕的记录,指控起来更觉理直气壮。连男婴出现性早熟症状也有人认为是吃圣元奶粉所致,似乎圣元奶粉中的性激素有智能,能根据性别的不同发挥不同作用。

很多食物的确都含有雌激素或类雌激素,以奶制品最为突出。不同牛奶样本的检测结果有所差异,但其中雌激素浓度大约都是每毫升几十皮克。即使一天喝一升牛奶(一般人不可能喝这么多),即使牛奶中的雌激素全部被人体吸收(实际上不可能),也不过几十纳克。但是青春期之前的儿童身体自己制造的雌激素的量每天已达到大约10微克,是牛奶的数百倍。所以牛奶中的雌激素微不足道,不会对身体产生影响。另外,母乳中的雌激素含量并不比牛奶的低。

有人认为奶农给奶牛注射雌激素催奶,因此会导致奶粉中雌激素含量高。实际上,如果给奶牛注射雌激素,那将会抑制产奶。养牛业用来增加牛奶产量的激素是生长激素。牛奶本身含有微量的牛生长激素,注射过生长激素的奶牛产下的牛奶,其生长激素的含量并未明显增加。生长激素受热会失去活性,而且它是一种蛋白质,口服它将会在消化道内被消化掉,无法被人体吸收。

其他食物中的雌激素量更少(德国一项调查表明食物的雌激素60~80%来自奶制品),为此忌口完全没有必要。这些食物往往是营养价值非常高的,完全不让吃反而对婴儿的发育不利。

对食品安全问题人们往往是宁可信其有,何况还有多种品牌可以选择,圣元奶粉或许就此一蹶不振。我与圣元公司没有利害关系,本不值得为之惋惜,在这个事件中某些媒体、医生、“乳业专家”和普通公众表现出的知识缺乏和科学素质的低下更值得关注,这种状况不改变,类似的恐慌还是会一再出现的。

2010.8.16

(《中国青年报》201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