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御“超级细菌”,您也能出一份力
 

 

在携带NDM-1耐药基因的“超级细菌”被报道两个多月后,中国也分别在宁夏两名新生儿和福建一名老年癌症晚期患者样本中,检测到这一基因。尽管专家表示感染者的具体病因尚不明确,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超级细菌的出现和迅速向多国扩散,与近些年抗生素的滥用有密切关系。(10月28日《新京报》)

很多时候,滥用抗生素的本质其实就是一种迷信,迷信这种行为能够让我们更有力、更快地祛除自己身上的某些疾病。但大多时候,这可能是一种认识上的错误。从医学角度来看,在咽喉痛、扁桃体发炎、感冒、咳嗽、鼻窦炎、一般性的支气管炎上,根本就没有必要使用抗生素。但在中国,很多人对疾病的恐惧感与焦虑替代了理性分析。他们发病时,无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离不开对抗生素药物的依赖。医生的作用呢?恕我直言,相当数量的医院都靠以药养医,医生的工作职责之一,就是将更多的药物与医疗服务推销给患者。让他们“硬心肠”地对自己的客户(患者)说,你回家喝水,好好休息几天,不需要药物治疗就好!在当前,这恐怕还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

很多时候,我们很多人也并没有学会和一些疾病“友好相处”。天气转凉,一位儿童出现少许咳嗽、流鼻涕,家长就揪心不已,反复四处求医。连续半个月,都给这位小家伙使用了多种抗生素药物,但依然缓解不了症状。实际上,这仅仅是一种季节过敏性鼻炎,根本不需要使用药物。这是我亲眼见过的例子。其实发热、咳嗽、腹泻,在医学生理学上,被视为一种正常的人体防御保护反应,但在现实中,却被很多人看作大敌,动不动就想通过药物的力量远离它们。这实在是一种不科学,也有害健康的做法。

还让很多医生们共同苦恼的一件事情是,因为很多患者根本没有什么办法及途径去判断治疗方案的优劣,所以,他们当然只能以“谁能在最短时间治好病”这种表象作为判断医生好坏的主要标准。在这种功利性太强、不甚合理的判断标准下,为了让患者“欢喜”,也可能让很多医生去选择滥用抗生素,更别说还有以药养医背景下多开药的推动。也正因如此,才会出现这一种“抗生素有一半是滥用”、“医院8成患者使用抗生素类药物”的现实国情。

作为一个普通人,在抵御“超级细菌”上,或许你还没有能力与办法去改变当下整个社会的大环境与现状。但至少,你可以从扭转自己的就医观念与树立健康的生活观念开始做起。这种微小的改变,或许就能潜移默化地改变很多人的生活现状,从而让我们可以离那一种无药可救的危机更远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