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一知

報載,一批社運界青年組成「選民力量」狙擊民主黨,揚言違背選舉承諾的民主黨將「票債票償」,打破以往泛民協調派出一人參選的局面。

香港是一個自由城市,組團做甚麼,不犯法就可以,很值得我們珍惜。不過看見報道,有些內容實可作批判思考訓練,例如:

「另一成員林雨陽指出,該會的方針是彰顯公義和政治道德,希望給處於弱勢的選民多些選擇。該會發現民主黨李永達、馮煒光及柯耀林於08年區會選舉分別以464、328及5票險勝對手,很可能成為該會狙擊對象。林不諱言,個別選區或被民建聯奪去議席,但強調輸贏非首要考慮。」

 

誰可以解釋甚麼是「處於弱勢的選民」?請認為自己是「處於弱勢的選民」解釋一下可以嗎? 同情地理解,是不是「我想當選的卻無法當選」就是處於弱勢呢?如果是,那麼這個會又如何「彰顯公義和政治道德」令選民可以由「弱勢」提升到「強勢」呢?

無論弱勢選民是甚麼,按此會的意思,選民會多些選擇,但此會又不諱言民建聯會奪去議席,即是「多些選擇但少些泛民當選」,最後政治光譜變窄,意思是否「多些選擇但多些選不到就最好」呢?如果「弱勢選民」只是希望所謂「真正的民主代表」勝出,最後是民建聯贏最多,和「真正的民主代表」瓜分「出賣民主代表」的議席,這是否讓「少選擇的弱勢選民」成為「強勢」的方法呢?

再以真正民主代表慣用的陰謀論,例如「政治枱底交易論」、「中央勾結論」來分析這段話,此會也不諱言最後得益的很可能是民建聯,又強調「輸贏非首要考慮」,換言之,這個會的目的並非要勝出選舉,而是變相助民建聯坐大,民建聯成為最大得益者,那麼,是否此會和民建聯也有政治枱底交易、互相勾結的可能呢?如果你叫我拿出證據,那是否一個逃避問題的弱論(weak argument)呢?
 
我個人理解,只擁有部分普選權可能就是處於弱勢的選民。而令選民沒有普選權的終極大佬是中央,幾時才有「彰顯公義和政治道德」的團體出來「打真正的大佬」?如果只是發現這個大佬暫時打不得,付出代價太大了,迫於「妥協」打成本低的蝦蟆,這樣跟某些政黨因為大佬唔放普選而妥協(或曰出賣)有沒有分別呢?

報道又指,某些社民連成員去撐場,那叫做「社民連內訌浮面」。用政治通識角度來看,某些成員不滿一個組織集體決定(一個組織理應是集體決定,如有個人可決定,那個組織可稱為共產黨)的意願,但同時力撐與組織領導層方針相違的組織,卻不索性退會(一如鄭家富)加入新組織,有甚麼好處呢?好處可能有:繼續使用原組織的資源;新組織失敗,還可繼續參與原組織;新組織成功坐大,便可安全過檔,萬千寵愛……

以上問題本人都沒有立場,我只是解不通當中的道理才有此提問。中國人最不要得的是,當對方對內容提出質疑,自己無法或不打算解答,便指對方有立場,偏幫某某云云。不,老屈不是這樣就成,先解答問題吧。

政治,太高深,本人,太幼稚,不宜拈手。有此提問,只是因為歷史教訓我:凡是高舉「彰顯公義和政治道德」的,都要小心觀察!因為凡「公義」和「道德」這樣模糊(vague)的字眼,意思極不清楚,中間有很多很多游走的空間,很容易成為政客哄騙愚民的詞語。

或曰:請給時間這個會,這個會自會證明沒有枱底交易這回事——這用了出賣黨回應方式,已被歸類為「出賣的遁詞」,如果只有這種意見便不用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