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广州市委副书记、市长万庆良与10名网友代表座谈互动,寄语网络“大虾”们鼠标在手、胸怀天下,“抢沙发、盖高楼”。话题从经济发展到文化推广,从旧城改造到广州美食,畅所欲言,交谈甚欢。由本次“网络问政”之融洽畅快,再加上此前“大接访”现场人头攒动的情形,不难窥见一股官民互动的新风尚。
与网友座谈,既是对网络民意的一种肯定,也是对网友勤于建言献策的一种鼓励。不过,在赞赏之余,笔者觉得,网友“敢冒泡”、“抢沙发”的热情自然不在话下,倒是政府职能部门,才最应该把“敢冒泡”、“抢沙发”当成“分内之事”。
鉴于广大网友多是社会一线工作人员,网友“冒泡”发帖的内容,或为亲身经历,或为耳闻目睹,一般指向民生福祉,紧贴实际,政策参考意义不可小觑。但网友发帖说到底不过是“清议”而已,他们既没有执法权,也没有处置权,终究只能算“纸上谈兵”。比如,这次“网络问政”中网友提出的建议,发展生态健康产业、推广“拳头”文化产品、宣传“广州美食”乃至成立“沙井盖维修队”等,无一不需相关职能部门牵头操作实施,广大网友只能做到建言献策,建议完了,还得看相关职能部门的行动。万庆良市长也要求各级部门要“有答有办、有办有督”。
有市长“要求”,职能部门自然不敢懈怠,但市长无暇天天“网络问政”,而网络民意却每分每秒都在网络上进行着,光靠网友代表等“网络问政”的时机,要经历漫长的等待不说,短时间的交流也无法涉及更多的民生话题。由此看来,“网络问政”不宜局限于市长与网友代表交流的当口。网友们天天在发帖,民意不等人,也不会自动积攒到某天“约好”了一起蹦出来,这种情况下,政府职能部门就应该在日常工作中多在网上“冒泡”,多“抢沙发”。座谈会上听取民意,毕竟次数有限,日常工作中主动到网上搜集网友意见,与网友交流互动,那才是真正的“网络问政”日常化。
不过,鉴于“网络问政”是个新事物,怎么“日常化”也没有多少经验可循,倒是有不少教训值得引以为鉴。比如海关总署网站发布的一条公告,正文只有两个字——“如题”,被“誉”为“最懒官网”;再如合肥市教育局回答网友咨询的时候答曰“请百度一下”,让人哭笑不得。此前全国各地的“市民信箱”、“局长热线”等也都是官民互动的形式之一,但信箱无人问,热线没人接的现象屡见不鲜。日常的“网络问政”,也应当避免这种“形同虚设”的尴尬。
作为网络用语,“抢沙发”意为第一个回帖响应的网友,不仅意味着回帖互动快,也代表着一种相互交流、积极参与的精神。这么看起来,政府职能部门“冒泡”、“抢沙发”,不仅要“积极”,更要快速反应,及时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