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有一个笑话:两兄弟盛好饭,一齐问父亲:”爸爸,就什么菜下饭? 父亲指了指悬挂在饭桌上的腌鱼,说:”你们看一眼腌鱼,吃一口饭吧!”
看了一阵,弟弟忽然嚷起来:”爸爸,哥哥多看了两眼。” 父亲说:”咸死他!”

 

最近,于建嵘博士等有志之士,都在提出自己的政治改革设计方案,笔者对这些人都很尊敬,他们所言,均很有见识,唯一他们没想到的是,政治改革不是设计出来的,而是“打出来”的,当然,这里的打,既可以理解为战争,也可以理解为博弈,残酷的政治斗争,社会运动。

 

翻翻不远的历史,老蒋曾经有机会可以搞政治改革设计,当时的政改条件比现在好多了,有真正的反对党,有美国的影响,然而,抱着一篇,“不妥协,故无憾“的雄心,认为,自己总归能扫平对手,再来训政,老蒋失算了,靠多年后的小蒋才搬回一局。

 

研究拉美民主化之路的美国学者总结,拉美威权政治会开始改革,是在以下条件下才可能:1,动员大众力量对抗精英政治有利于解决内部政治斗争;2,接受大众参与政治对其政权代理更多的合法性和稳定性,且比镇压成本低,3,统治阶层认为在民主化改革中,他们可能会得到更多,失去更少;4,在(需要外援时),这些改革能让外援感到满意。(《在专制和无政府主义之间:拉美的民主化历史》Drake
Paul z著,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2009)。

 

当然,这种未必是标准化模式,但是八九不离十,以前老蒋的对手毛泽东说,扫帚不到,灰尘不会自己跑掉。人都是理性动物,都会算计自己的利益,集团的利益。对于没有足够的外在压力,执政精英是不会自动搞什么政改的,在翻翻晚清的历史,什么钦定宪法大纲,皇族内阁,最后,还是要靠武昌起义的炮声和各省的反叛。拉美和中国,相隔一个世界上最大的洋,然而,如陆象山说:“东海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西海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业,此理同也。

 

如北大张千帆教授所言,经济改革,是双赢的,民众得益,政府得益,官员也得益。而政治改革是零和游戏,民权伸,专权抑,多一份民权,必少一份专权。这种改革,要从割肉的一方自己启动,岂是一种常理所能想象。别提戈尔巴乔夫,如果你仔细去看苏联的改革历程,基本面,也是在内忧外患下启动,在失控下走成现在的半威权体制,当然,笔者,不否定戈氏的个人新思维的一些作用,没有叶利钦的釜底抽薪,亚纳耶夫的政变,戈氏未必肯走那么远,戈氏后来走向保守,才给了叶利钦的自由空间。

 

因此,常理来说,启动政治改革是在民间的一方,而民间的一方所给予的压力,未必是向上面提出政改设计方案,说实话,就算上面真的要改,而且认为你说的对,被你说出来,就变成上面没智慧了,你说从哪里开始改,他即使认同,也认为会丢面子,反而悔从其他地方改起,显得自己有主动权。这热面孔贴上冷屁股。这些民间政改设计师(我友石扉客用词),注定是没有回音的。说实话,小平同志的经济改革设计师称号,也是事后才封的,中国的经济改革启动,先是小岗村,后是要吃粮,找XX,要吃米,找万里等实践经验总结后,才出来的。当然,小平作为的经济改革开放总舵主是得到全世界很高评价的。

 

最幼稚的政改思维,莫过于将XXX一分为二。其不知,一分为二,谁愿意坐在台下?谁会愿意一分为二?兄弟睨于墙,对外来抢权的,会一致对外的。关起门来,不管饼多少,分的人总归只有自己几个人,一旦开门揖盗,这饼,有多少人会来分!这种幼稚思维,居然在中国大行其道,真是荒唐。另外一个思维是D内民主,这也是不可能的,现在D内那么多人,入D那么容易,如果搞真民主,等于全体民主,搞假民主,又有什么意义?

 

启动政改的按钮在民间,和平转型的决定权在上面。上面该做什么,可以说,叫进谏;民间该做什么,恐怕不能说,说了是颠覆。但是,考察政治改革的启动,不要听什么口号,只要看一个试金石,有没有真正的反对党?说实话,市场经济是通过企业在市场竞争,优胜劣汰,让民众得益。政治改革,也一样,通过市场竞争,优胜劣汰,让老百姓挑挑拣拣,看看,谁是烂苹果,谁好咸鱼。

 

而现在,民间政改师就是看咸鱼哥哥和弟弟,考虑咸鱼的吃法,而吃饱了的父亲(掌权人),对于这种多看几眼的游戏,也会在肚子里笑骂一句,闲死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