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对我们社会就业与引进人才的评价指标的质疑

文/汪华斌

这几天在武黄新高速公路某项目部座谈,谈到了政府投资与就业岗位问题;大家说这个就业岗位完全是胡弄人的,因为没有任何评价的依据。如这个项目部的人说他们这个项目可以实现3000人干三个月,但三个月后这3000人就得自谋出路了。而他们统计上报的创造岗位却是3000个,这就是我们政府投资项目的就业岗位。正因为如此,所以他们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在第五届APEC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上所讲的‘4万亿元投资创造了2200万个就业岗位’就是这样统计出来的。

我们知道就业岗位通常有临时和长期两种,而我们统计的就业岗位一般是按长期就业岗位统计的;所以临时性就业根本不在统计之列。然而尹蔚民说:“在过去的两年里,我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我国及时出台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一揽子计划,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大规模增加财政支出和实行结构性减税”。于是我们的政府投资四万亿不仅解决了中国的金融危机,而且还创造了2200万个就业岗位。这是多么大的丰功伟绩呀,从而全方位开创了我国各级政府自主投资的新天地。

其实我们都知道,我国的四万亿投资没有一个实体项目;全部是基本建设。这些项目的建设期间的确能实现部分人就业,但却是阶段性的就业岗位;而且还没有后续岗位的概念,因为这不是持续性经济的源泉;充其量只是经济发展或者是老百姓生活改善的建设。所以这些项目不仅对老百姓没有增加经济的可能,而只会增加老百姓成本的可能。因为我们的政府项目不是优惠工程,而是需要财政偿还的。财政偿还是谁还,还不是老百姓来还吗。所以当初四万亿投资方案出台时,我提议在全国建立四万个持续农业生产基地。因为这一个生产基地就能保证10万人的长期就业,那么我国的四万亿投资将能直接安排四亿人的长期稳定就业。然而可惜的是,我们的政府投资不能搞实业;所以我们的四万亿投资全部用在了基本建设上。虽然我不怀疑会有2200万人曾经在这些项目中就业过,但它毕竟只是一个阶段性的工作;工作完了以后呢,这些人还是没有工作。

如果说四万亿的投资创造岗位是假的,我们社会的人才创造岗位同样也是假的;看我们社会到处高薪聘请院士,可实际这些院士真的为这些地方创造了长期就业的岗位吗;没有,因为这些人只会为这些地方的领导带来光亮;而就业岗位却是假设的。还有我们的高级人才延迟退休的观念,实际也是没有增加就业岗位;反而增加单位的成本。因为就业岗位需要经济实体支撑,而我们社会的人才全部是领导恩赐的称号。正因为如此,我们社会的人才用在哪里全部一个样,那就是为领导增光;其它的还真的没有啥,因为这人才不是市场的产物;而是领导钦定的,所以人才与市场没有关系。没有关系的人才自然也就无法增加就业岗位,反而这人才因为待遇还增加成本;这就是我们社会的人才经济学。

在我们今天的两极分化中,民营企业与个体户的利润越来越小;然而我们社会却还得提高就业工资,于是压缩就业岗位成为了我们社会实体就业的普遍现象。在这些成本上升的过程中,缓缴社会保险费已经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了;虽然我们政府出台了岗位补贴措施,但结果还是使企业造假而使真正的就业岗位减少。也正因为如此,我们社会实际统计的就业岗位水份太大;就如同我们今天的农业土地大幅度减少,可我们申请的种田补贴统计竟然维持不变;因为这是一个向上要补贴费的统计数据,与我们社会的实际大相径庭。

中国是一个就业人数增长快的社会,所以中国人的就业问题实际是我们社会的主要问题;然而我们的改革却是反其道而行之,将全民所有制资源当成培养少数富人的途径;结果全民所有制资源不仅没有成为中国人就业的主途径,反而还下岗了几千万人。最后的确培养出了年薪百万或千万的富翁,但却使我国的就业更加雪上加霜了。我们可以看到,当我们的高管拿百万或千万年薪时,我们这些单位同样没有接纳或新增就业人员。这就是中国人收入两极分化的原因,也是我们社会矛盾激化的原因。

中国人不是缺少就业能力,而是没有就业资源。因为我国垄断的全民所有制资源并没有分配,而是由占用或占有者拥有;这就是我们社会最大的不公。正因为如此,我们没有创造就业岗位的战略决策;而是用GDP作为社会目标。结果我们社会的效益竟然来自于政府的投资,从而使我们社会的就业岗位越来越少;因为政府是不投资实体的,所以我们的四万亿投资创造的就业岗位也只是昙花一现;这也是我国虽然人口老龄化但却依然就业艰难的原因。中国经济持续高长,可就业却越来越困难;这就是我们的国情,一个经济增长并带来社会矛盾激化的国情;因为我们的经济增长是少数人为致富的被增长,而多数人却在这经济被增长的圈子外面;这也是我们社会就业与经济增长没有关系的原因。

四万亿投资究竟创造了多少岗位我不知道,但我却知道四万亿投资还是少数人致富的途径;这就是我们的政府投资越来越多,而老百姓的就业还是一样艰难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