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左岸读书 – FeedzShare  

发布时间:2010年10月11日,  已有 7 人推荐


作者:南桥

前几天有一对美国朋友带着三个孩子,到我们家吃饭。这天,我五岁的儿子,掉了他的第一个牙 齿。儿子兴奋地在猜测晚上牙仙子会给他多少钱。美国儿童有一传说,说小孩子掉了牙齿,晚上放枕头下面,晚上牙仙子(toothfairy)就会过来,将牙 齿取走,然后留下一点小钱,一般是几毛钱或者一块钱。

我太太这时候就跟客人讲,我女儿都八岁了,现在还对圣诞老人、牙仙子这些相信得很。说这话时,美国客人杰米开始挤眉弄眼,示意她不要再讲,或是小声点,免得小孩子听到。杰米自己的大儿子都十一岁了。

儿子夜间醒来的时候,惊喜地拿着一个信封跑过来,说牙仙子真来了,给钱给他了。

我一看,还有一张便条,便条原来是我女儿提前写的,是怕牙仙子找不到牙齿,特意留的说明。

曾有公立小学的老师跟班上的学生说圣诞老人是假的,后来家长纷纷投诉,就差没有把这个老师给 开除。这样的一种“造假”,是值得去肯定的。在美国做家长的一大功课,是要守护孩子的想象,因为想象也是小孩童年宝贵的一部分。《布鲁克林有棵树》里,刚 做母亲的凯蒂不知如何教育孩子,便向母亲罗姆利求教,罗姆利外婆让她教孩子看《圣经》和《莎士比亚全集》,还有:

“你还得把我讲过的民 间故事讲给孩子听,就像妈妈传给我,我外祖母传给我妈妈一样。你要跟孩 子们讲讲老国家的神话故事,说说那些仙女、小精灵、侏儒等,他们不住凡界,却住在人们心中……对了,别忘了还有圣诞老人。孩子六岁之前都必须相信圣诞老 人……孩子必须有想象力,想象力是无价的。孩子必须有一个隐秘的世界。”

凯蒂问:“孩子会长大,会自己明白事理,发现我撒谎了,岂不是很失望?”

罗姆利外婆说:“那就是开悟啊。”

是啊,就是想象错了,那又能怎样?他收获了童年,得到了成长,又有什么可怕的呢?

中国从小就给孩子灌输唯物主义思想,让孩子不信鬼不信神不信仙,害得他们连这些无害的小精灵的世界都进不去。我有时候在看《聊斋志异》的时候,实在觉得趣味盎然。如今这样的作品就比较少。这里有一个可能的原因,是想象力的空间被压缩掉了。

但是,人们对于想象的需求却还没有缩减。从《哈利波特》的热销,到《纳尼亚传奇》的热播,我们看到,西方的玄幻文学在中国一直大有市场,只不过在这个产生过 《西游记》和《封神榜》的国度,我们是消费者而不是生产者。《哈利波特》的作者,不过是一 个英国的单亲母亲,她一个人在创造着差不多是我们一个市的产值。

我想其他领域也是类似的。一个想象力发达的民族,在其它的领域也会超前, 比如盖茨想象了每台桌上放有一电脑的场景,于是有了今天的微软。苹果更是匪夷所思,在其发明之前,谁会想象到iPhone,iPad之类玩意呢?中国的工 厂只不过生产组装加 工赚点小钱,在探索新的发展模式时,我想一个根本的办法,是从孩子做起,激发想象的潜能。

蒲松龄的幸运,是因为他的时 代没有根治想象。他从来没接触过唯物主义的教育。我们肉眼能看到多少耳朵能听到多少?单个算来还不如一些动物。我们凭什么认为,这样的世界,就只是一些原 子的碰撞,除了我们感官所知的一切,我们不相信任何东西,并因此 而自豪。可是这个世界并不会因为我们的自大而渺小。你死过吗?我们都没死过,怎知世上没有神鬼?没有异度空间?没有外星人?有一些,如圣诞老人和牙仙子, 或许并不存在,但是培植了童年的想象。这何尝又不是父母给孩子人生的一大贡献呢?

附:中国儿童想象力创造力危机报告

作者:孙云晓

应试教育是导致中国学生胆小的第一因素,应尽量将“标准答案”改为“参考答案”,并激励一切创造性答案。

2001年4月7日11时02分,美国终于将重达758公斤、大小如同一辆小轿车的“奥德赛”火星探测器成功送上太空,从而打开了火星探测的新局面。

火星是地球的近邻,火星绕地球一周的时间是687个地球日,火星和地球相互接近的时间间隔是两年零50天。火星和地球一般距离在8000多万公里以上。从地球飞往火星,单程需近一年的时间。

然而,5月底在旧金山举行的一次研讨会上,美国航空航天局植物学家麦基提出:应该把一颗玫瑰的种子送上火星,看看能不能长出一株玫瑰花。他说:“我希望只利用火星上的阳光、泥土和营养素,让玫瑰花在那里发育、生长、开花。”

这是人类一个多么浪漫的计划!如果没有丰富的想像力和大胆的幻想力,怎么会敢于如此设计?可见,想像是人类飞翔的翅膀,是我们获得自由的条件。

那么,我们的下一代想像与幻想的能力如何呢?

2001年6月9日,“我国城市儿童想像和幻想研究”成果在京发布。作为这一课题的策划人和负责人,我对该项研究的一个发现一直在思索中,即从小学三年级到初中二年级,中小学生的创造倾向发展趋势明显,但他们好奇心强而冒险性弱。显然,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发现。

这项研究从1999年4月启动,历时两年,研究人员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式,对我国北京、上海、重庆、沈阳、南昌、郑州6个城市的共1888名中小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被调查者共分布于7个年级,即小学的一、二、三、四、五年级和初中的一、二年级。

想 像力是人的创造力的本源之一,为了解我国中小学生想像力的发展状况和特点,课题组采用美国著名创造力教学研究专家F·E·威廉斯编制的创造倾向测验,对中 小学生进行了测查。该测验包括4个维度:好奇心、想像力、挑战性和冒险性。在调查中,考虑到被调查者的理解力,从小学三年级到初中二年级的1370名学生 参加了此项调查。统计结果显示,从4个维度的平均得分看,好奇心的分数最高,为33.5;而冒险性的得分最低,为24.8;挑战性和想像力的得分分别是 27.4和28.3。

专家指出,好奇心强反应出儿童喜欢探索新奇事物的心理,而冒险 性弱,说明儿童对于那些打破常规、与众不同的想法和行为心存疑虑,闯劲不足,缺乏进一步实践的勇气。21世纪是一个崇尚创新能力的社会,想像力和幻想力强 的人才将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学校和家庭不仅要激发儿童的好奇心,还应注意鼓励儿童具有创新的勇气和求新求异的实践探索。

这个发现使我想起了另一项调查发现,即发现胆小已成为当今小学生最突出的缺点,至少有31.2%的小学生承认这一点。

1996 年春天,为了进行全国少年儿童思想道德文化状况的调查,我们在3月20日星期三的《中国少年报》上,刊登了“让我们都来子解自己”的调查问卷。10天之 内,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除港澳台、西藏)小学生16350份问卷。问卷中有一题:“每个人也都有缺点,那么,你认为你的主要缺点是什么?”回答“胆小” 的人数绝对占第一位,高达31.2%。另外一题:“每个人都有优点,那么你认为你最值得骄傲的优点是什么呢?”回答“有毅力”的占倒数第一位8.9%,而 回答“勇敢”的占倒数第二位11.1%。由此得出结论,胆小已经成为当今小学生最突出的缺点,值得引起关注。

那么,孩子的胆小都有哪些表现?有什么危害?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这两个发现或许表明,中国孩子胆子小不敢冒险,已经成为较为普遍而稳定的缺陷。然而,其严重性并未引起国人的重视,更未采取有效措施,而这是真正的危机所在。

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陈会昌教授,作为儿童想像力研究的课题组长,在分析中提出了更深层的论断。他说:

据国外权威心理学家的研究,犹太人和东亚人的一般智力是世界各民族中最高的,我国中学生在世界奥林匹克数理化竞赛中屡屡获奖就是证明。但华人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数只是犹太人获奖人数的二十八分之一,原因在哪里呢?

我分析了一些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心理特点,发现他们具有以下几个共同特征:(1)对自然界和科学现象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兴趣;(2)从小具有一种自发的探索精神 和强烈的想像力;(3)具有强烈的自我成长动机和成就动机;(4)高度的创新性、独立性和求异性;(5)具有反潮流精神,不追求物质利益;(6)刻苦、顽 强、百折不挠的精神。

但是我们的传统文化和教育除了支持上述第6点(如“十年寒窗 苦”,“头悬梁,锥刺骨”)之外,对其他5点并不提倡。我们的传统文化鼓励顺从听话,而不鼓励独立见解;鼓励中庸、随大流,而不鼓励竞争、冒尖;鼓励稳妥 可靠,而不鼓励异想天开;鼓励“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而不鼓励个人的独特性;鼓励儿童把成人的兴趣当作自己的兴趣,而不保护和激发儿童天性中潜在的 兴趣和求知欲。

我赞同陈教授的观点,并愿意试着找出更具体的病因。

我想,应试教育的评价体系可能是导致中国儿童胆小的第一因素。儿童天性有亲师倾向,大都渴望得到优良的成绩,并因此得到教师和父母的欣赏。可是,在应试教育 评价体制下,一切都有标准答案,学生不敢越雷池半步。长大一些,他们更感受到标准答案的威力,离开了得分点,就离开了高分,而失去了高分,就失去了进入重 点学校的机会,进而失去了谋生的捷径!试想,谁还敢大胆想像?更何谈什么幻想!

“雪化了变成什么?”

一个孩子回答:“变成了春天!”这个回答是多么富有想像力,又是多么富有艺术性。可居然被判为零分,因为标准答案是“雪化了变成水。”

“树上有五只鸟,被人用枪打死一只之后,树上还剩下几只鸟?”

一个孩子回答:“还有三只。”老师愕然:“怎么可能?”孩子解释:“爸爸被打死了,妈妈吓跑了,剩下三个孩子不会飞。”这是一个充满情感的回答,又是一个极现实的回答。可是,这也不符合标准答案。

在经历了无数次“标准答案”的教训之后,中国孩子学乖了,学会死记硬背,学会了“集体失语”,学会了“从不提问”,久而久之必定成胆小如鼠的“分数机器”。

我的眼前浮现出一幕可怕的景象:

生机盎然的田野里,百花争奇斗艳,野草自由生长。突然,一台又一台巨型的推土机隆隆开来,将百花野草连根儿铲掉。随后,又开来一台台庞大的轧路机,将蓬松的土地轧得平整坚硬。然后,造出一座座所谓的城市,摆出一束束的假花,却标榜“现代”和“一流”。

这不就是我们经历过的教育吗?岂止于教育?生活中的一切都“应试化”了。

我去过巴黎,去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最令我感动的是,那是一座“人”字结构的建筑,是一个大写的“人”。我深信:教育的核心是人,而不是知识,更不是分数。可是,我们的教育常常是无人的教育,对人的不尊重,对想像与幻想的蔑视,俯仰皆是。

当然,导致孩子胆小还有许多原因,如父母的溺爱、包办代替,使孩子失去体验的机会等等。但是,最重要的原因还是评价体系。

我建议教育教学改革家们,在幼儿园和小学、初中,尽量将标准答案改为参考答案,并对那些创造性答案给予激励。也许,这一改革会解放孩子的想像力与幻想力,从而造就出有创造能力的一代新人。

当然,高考比较复杂,改革应当慎重,但同样应遵循鼓励创新的原则。高考改革的核心目标是将应试教育的指挥棒变成素质教育的指挥棒。

当应试教育彻底变为素质教育的时候,中国孩子将拥有更博大的胆魄,中国人的想像力与幻想力必将进一步解放,创造力犹如滚滚长江奔腾不息。那时,一个真正的现代化强国,将成为我们每个中国人的乐园。我们热爱的祖国,不仅仅因为强大富有令人骄傲,更因为自由幸福让人眷恋。


左岸读书_blog by 左岸 Copyright © 2008-2010 致力于美好的读书体验。
手机访问:http://wap.zreading.cn
我的赞助商,侧边栏115*115广告位(80元/月)

也许您还喜欢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