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专家又有高论。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刘福垣表示,中国要想成为强国,必须有三高:物价高、人价高、钱价高。     

  这是在“2010亚洲经济合作论坛”上,谈论物价时刘福垣的意见。中广网原文引用的一段话,简短有力,谠论大势之丰采,可堪瞻仰。

  发改委刘专家的物价形势判断是“我们没有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政府政策的产物,拉动内需物价就要上涨”。发展安排是,“每年3到5个百分点的物价上升,每年10%左右的G
DP上升,每年15%左右的工资上升,每年一两个百分点的汇率上升”。“三高”之论,接之而出,显示“我们中国要想成为强国”之宏旨。

  通货膨胀,说的是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比率高低,标示轻重程度。我们有通货膨胀,这只需看CPI指数即知。不知“没有通货膨胀”,是何依据。物价上涨是否拉动内需的政策带来,这是一回事;政策产生的物价上涨不算通货膨胀,经济学不支持这样的解释吧。

  接下来是怎样安排发展了。按刘专家的安排,生活真是不错。物价每年涨一点,GPD每年多增一些,工资再多增一些,加上钱的国际价值每年也增一些,有什么话说,岂不正像我们从小就念叨的那样,“生活像芝麻开花节节高”,而且外带着在国际上扬眉吐气?

  不过,经济是不是会听从这样的安排,实在是一个问题。例如物价,今年本来是安排了的,上升3个百分点,现在得承认要突破吧,当然,离刘专家的高限5%还远。G
DP呢,也不好说,有时年增十几个点,有时又要“保八”。

  工资,也就是“人价”,这是最令人头疼的。刘专家的意思是工资比G D
P每年增速多一半,这听起来很美好。实际情况是,工资增长落后于GDP增速,“人价”占GDP的比例也在下降,历年累计的材料是如此。前几天,统计数据又表明,恩格尔系数在回升,居民拿更大比例的收入来支付日常生活必需,幸福感在下降。

  想成强国,必须“三高”,完全是颠倒因果的忽悠。国不在强不强,在发展不发展,发达不发达。发达国家比不发达国家,物价高、人价高、钱价高,是显在的事实。然而,这不等于说,一个不发达国家,可以通过物价高、人价高、钱价高来实现发达。三高是发展呈现的一种结果,而非实现发展的途径。看到物价高则心喜乐从,估计找遍全世界,唯中国“发改委专家”而已。

  发改委专家王建,前时刚刚纵论“须随更高物价上涨率”。发改委专家刘福垣,再论“想强国,须三高”。前者表达“为经济而承受涨价”的主张,虽不近人情,尚可理解为“代价论”;后者更进一步,高物价不能看成代价了,而是国家强大的表征,应如见猎心喜一般,欣然追求。

  今年两年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宗庆后建议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到5000元,发改委专家杨宜勇起而反对:中国人普遍爱装穷。类似的奇谈怪论,如今固然从不稀缺,但“发改委专家”之类,专事机构发言特别是专事权力机构发言的工作者最有量产奇谈怪论的能力。例如税务局专家,言必称税负不重,税负痛苦指数太夸大,只差说“中国的税负幸福指数高”了。例如财政部专家,见财政收入年增30%以上,仍然会说继续提高财政收入占GDP的比例,有必要又有空间。

  至于发改委专家,就更加优秀,涨电价称为“增进节能意识”,涨油价必称“油价仍未到位”。但凡涨价的事情,只要“发改委专家”出面,无不涨得合理。现在我们知道,涨价推高物价,原是在追求强国目标。

  “发改委专家”,正在变成令人胆战心惊的称号。“三高强国论”的底牌一亮,多少人见之惊魂!

 



一口价
99.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