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

住户公告:要进我家门,先领取和填写申请表,注明详细个人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码等,我将对你的个人信息保密。正常受理时间:10个工作日。非正常受理时间:不限,本人有不解释权。受理结果可选择自行领取或邮寄。获得肯定的受理结果后,即可预约每周六上午的10分钟会面时间。

上述 “人口普查员入户程序”文本是杜撰的,博人一笑耳;不过,反映的问题却是严肃的。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已于11月1日正式启动,在各地持续数月、目前已告一段落的普查前摸底中,一些影响调查数据真实性的因素呈现了出来,其中,常有住户以隐私或安全理由拒绝普查员入户,上述文本即体现了住户的这种关切。

对包括中国在内的转型社会来说,一个严肃的政治问题,是如何建立以尊重私有产权和市场经济原则为核心的现代公共治理架构,而这一架构有效运转的前提,是海量真实信息的制度性投入。政府只有投入真实的信息,才能产出合格的公共政策。

人口普查数据对公共治理至关重要。分别举美国和中国为例,两国均为10年普查一次。美国最近一次普查是今年4月1日,普查数据,将以数人头的方式决定未来10年各州在众议院的席位,及每年数千亿美元联邦拨款的用途和去向。中国普查得到的数据,如人户分离数和流动人口数,会是政府调整户籍政策的决策参考;如总和生育率和老龄化程度,将决定中国现行人口政策的未来走向。

可见,对公民而言,人口普查数据的真实性与否,是攸关个人权利的大问题。反过来,政府也只有关切公民对自身权利和利益的关切,人口普查数据的真实性才有保障。

北京市统计局今年组团考察美国人口普查,发现美国普查广告有创意:如果不知道有多少“学生”,怎知要准备多少“课桌”;如果不知道我们的“社区”有多大,怎么知道我们的“医院”该有多大?以填空的方式,指明了人口普查数据与公民权利和利益的关系。是的,最能唤醒人的,是权利;最能打动人的,是利益。

北京市统计局观察人员评论说:“让我们都感到惊讶的是,美国的调查表居然不包括社会保障号(类似于中国的身份证号)。”这是为了消除被调查者对信息被泄露或用于执法用途的顾虑,虽然法律已有规定,人口普查局不能把被调查者的信息透露给其他政府机构,犯法者最高可被判处5年监禁。

美国人口普查首先是给90%以上的人邮寄调查表,回寄了调查表,即告完成;对没有回寄的,再上门调查;6次上门调查而不遇或被拒者,通过邻居或公寓管理人获得信息。本次调查22%的家庭是通过最后一种方式进行的,这和美国人“私人领地,非请莫入”的住宅主权观念相关。

中国本次人口普查也要从尊重公民对个人权利和利益的诉求入手。入户难,换个角度看是好事,反映了中国公民权利观念和状况的长足进步。政府要放下身段,与时俱进,让调查方法和公民权利现状相适应。就算要上门获取信息,也未必要入户,在门口不也能获取信息吗?

同时,必须确立统计部门对人口调查的唯一主权,其他部门不得以任何政策行为干预调查结果。公安部今年出台了 “第六次人口普查户口整顿工作方案”,规定1996年1月1日以后因政策外生育等原因而没有上户口的婴儿,可以凭借出生证明办理户口登记。河北省也明确规定,任何地方和单位都不得限制政策外生育的婴儿落户,也不得将户口登记的情况作为行政管理和处罚的依据。

但是,根据公开报道,在普查前摸底阶段,许多地方的计生部门践踏法律,继续把征收“社会抚养费”作为上户的附加条件;许多地方的统计部门下达 “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总人数”占“摸底时的总人数”的比例不能高于某个数字。如果普查时仍是如此,人口普查数据的真实性就堪忧了。

1980年,中共中央发表《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说,“到30年以后,目前特别紧张的人口增长问题就可以缓和,也就可以采取不同的人口政策了”。今年正是这一公开信发表30周年,又值第六次人口普查年,通过普查,获取中国总和生育率的真实数据,是攸关公民生育权利的大事。因此,必须站在对科学负责、对历史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的高度,理解本次人口普查所承受的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