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全民射箭对抗全球化
 
亚运众多参赛国家、地区,只有三队从未获得任何奖牌,分别是马尔代夫、东帝汶和不丹。在三国当中,不丹的民间体育风气可能最盛行,以射箭为国技,不过因为和世界交往有限,才习惯了与别不同的本土规程。虽然这令不丹的水平短期暂难成为世界冠军,却在这全球化时代保留了难得的传统,值得我们敬重。

不丹的地势险要,常有猛虎等野兽出没,射箭原来属于基本生存技能。当野兽威胁逐渐减少,不丹人对射箭的喜爱却是有增无减,不丹奥委会秘书长曾夸张地说:“不会射箭的就不是不丹人”。逐渐地,射箭不再是纯运动,变成了不丹的基本社交联谊项目,不丹箭手不但会穿起全副传统民族服装上阵,比赛期间还要加插少女歌舞表演,他们的箭壶旁边又有大量烈酒,射箭盛会往往连续数日,内容包罗万象,又教人想起昔日蒙古草原的摔跤大会。不丹在“全球快乐国家排行榜”排名第八、高踞亚洲第一,不是没有理由的。

既然射箭是不丹国技,为什么不丹运动员从未在奥运甚至亚运得过任何射箭奖牌?根据不丹官方解释,这是因为不丹人只能在喝烈酒后,才可把射箭神技发挥得淋离尽致。另一个解释是国际赛的一般射程是二百米,不丹人习惯的射程却是三百米,“比世界标准远得多”,一旦“距离太近”,也发挥不好。真正原因其实很简单:不丹的传统射箭与国际标准大不相同,除了刚提及的距离等问题,不丹人也是近年才放弃羽毛竹箭,传统箭靶又十分细小,他们到了国际赛,自然不习惯。同样与国际赛相反的是,不谈GNP、只讲求“国民快乐指数”(Gross
National
Happiness,GNH)的不丹人在射箭场的竞赛气氛有限,但联谊气氛甚浓,一切都是为了联欢。当射箭变成国际社会的又一项专业运动,韩国射箭队称霸世界就是以现代科技全天候习训,不丹的土法炼钢,自难匹敌。

不过在全球化趋势下,不丹的现代化步伐近年迅速加快,射箭的传统也不可能不受影响。2006年,英国牛津大学毕业的年轻新国王基沙尔继位,牵头进行了首次民主选举,希望顺应潮流,避免像邻国尼泊尔王室那样被群众推翻。就像民主概念近年传到不丹,射箭现代化的概念也慢慢变得深入民心。在2002年釜山亚运会,不丹射箭队提前到韩国习训,更聘请了韩国教练领军,在射箭团体赛得到第四名,距离“零的突破”只是一步之遥。在2004年雅典奥运,不丹射箭队赛前也到荷兰进行习训,进一步宣示不再闭关自守,当届也出现另一项“零的突破”——有两名选手破天荒进入淘汰赛的第二轮。消息传到不丹,举国欢腾。须知不丹在1984年开始参加奥运,通常只报名参加射箭,但在这“强项”,运动员也通常在首轮出局。

然而,国际成绩的提升并非人人乐见的。不少保育人士担心这些改变,会令不丹的传统特色慢慢丧失,也令运动不再是全民活动。在不丹民间,价格高昂的美式复合弓开始取代传统的羽毛竹箭,专业射箭在不丹的阶级性开始突出,与民间射箭开始分道扬镳。电视传入不丹的历史并不久,但近年不丹青年也流行看美国NBA篮球,这些竞技自然再也没有传统色彩。讲求快乐指数的不丹会否因为与世界越来越接轨,让国民了解到自己处于国际穷国地位,而越来越不快乐?难说。难怪不丹上下依然大举提倡射箭,希望在提升国际成绩的同时继续保留传统射法。这既是用来抗衡全球化的冲击,其实,也是为捍卫自己的快乐指数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