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大概真是让人伤怀的季节。
  沈阳一对60多岁的老夫妇,爬上8层楼,翻过4道高约1米的墙,猫腰穿过几条晾衣绳,牵手从楼顶坠落身亡。亲属说,两位老人身体都不好,轻生可能是不想拖累孩子。专家建议子女要留心老人的情绪变化,老人也要心胸开阔,保持情绪稳定
  寒潮中看到这条新闻,令人心情更形低落。子女要留心老人,老人要情绪稳定,话是不错,但真是过于轻松。两位老人爬高就低,牵手跳楼,到底所为何来,并无结论。倘若真如子女所说,老人身体不好,跳楼是怕拖累孩子,那提出的就是一个社会问题了。
  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办法有多样。中国历来将病与老主要作为家庭问题处理,而自近代以来,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将病老问题从家庭剥离,使病与老不至成为家庭的负累。我们说“中国人亲情浓”,经常举病由自家治,尤其老由家里养为例子,似乎这只是亲情感人的证据。
  沈阳这对老夫妻(60多岁按新的标准大概还不算老年人),为免子女受累跳楼,是不是能够使我们看到社会保障机制缺乏的情况下,“亲情浓郁”后面隐含着的苦衷呢?

  就在报道沈阳老夫妇牵手跳楼的同一天,又有新闻是河北沧州一名59岁的农民工(报道称其名为孟某)在工棚里上吊身亡,身上找到一份讨薪申请。据了解,孟某生前曾哭诉,因工资被拖欠而无脸与家人团聚。工友介绍,无劳动合同、无保险,拖欠工资的状况,在建筑行业很普遍。
  讨薪申请写的是,“由于家中妻子生病,需要大量用钱,所以向公司申请发放4-8月份工资,以备急用。望批准。”《燕赵都市报》对孟某及工友的生活或者更准确地说生存状况的描述,细节不少。这份讨薪申请书,则以证物的形式,显示了“体面劳动”和“人民尊严”在一些社会群体的实现水平。

  河南平顶山市,有一名16岁少年从自家窗户一跃而下,父母悲痛欲绝,称城管人员对他们2年多贴身盯梢,使儿子走了不归路。《大河报》证实,这家人曾因自家修门,购买几块三合板,用三轮车运回时,被处“非法营运”,执法中孩子他爸的右手大拇指被扭断。城管处确认,为了防止上访,城管处派人对这家人进行了长达两年的“观察”。
  孩子跳楼,自然不能轻易断定就是被城管“盯死”。但城管将人的家用日常修理之需办成“非法营运”,还伤人身体,然后又派专人“观察”一个家庭,以防上访,无疑使一个家庭笼罩在巨大的阴影中。

  这几件事,主角都是普通人。他们普通得作为一个生命,其命运几乎不会被任何人注视。他们的病与老,他们的做工被欠薪,他们与权力的关系,并不特别,也就是说,社会对这些事情都有着固有的编排,这些编排已经“正常化”,使得剧目毫不新奇。而这些毫不新奇的剧目,甚至被编排进去的那些普通人也已泰然受之。然而,毕竟还是有意外发生,使得内心的孤弱或者枯寂突然涌现,导致了死亡。这在编排的序列之外,所以是新闻,于是这普通人虽然往往好像生来就没有名字,却挤进了报纸,以供专家评点“应该心胸开阔,保持情绪稳定”。
  如果他们一直在排定的序列之中,便是自古所称的“百姓”,笼统、模糊、驯顺、面目不清、没有个性,适合以概约数称之,生死由命,不足为奇。

                                  2010-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