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各种“主义”保持警惕

很多“东西”本来是非常好的,但是一旦单方面地强调它,将它绝对化、极端化即、“主义”化,它就会异化甚至恶化,根本上差以毫厘,实践中谬以千里。故儒家对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主义”都保持相当的警惕。

 

例如,儒家亲亲仁民爱物,却反对物质至上、民意至上,也反对“亲情”至上。它们在儒家都不允许、不可能取得“主义”的地位。

 

又如,儒家忠君,并非“君本主义”,爱国,并非国家主义。孟子曰:“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民为重,在政治上以民为本,可以方便说儒家政治是民本主义。但是,儒家民本要接受“仁本”的节制,“仁”才是儒家的“本”,是儒家真正的、最高的“主义”。另外,儒家民本与民主主义有异,与民粹主义更是截然不同。

 

又如,儒家不反对利己行为,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支持和鼓励利己,但儒家反对利己主义;儒家倡导利他行为,赞颂利他精神,但儒家反对利他主义。

 

利己主义是毫不利人专门利己,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任何情况下都把自己放在第一位;利他主义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任何情况下都把他人放在第一位。两者都有违中庸和仁义原则。故孟子对杨朱和墨子都持批评态度。

 

在儒家,利己利他是一体圆融的:利己既是利他,利他既是利己。在利益层面,只要不损人不妨利己,利他尽量不损己但也不妨损己,必要时还可以牺牲自己—利益上损己乃至牺牲自己,正是良知仁性上成就自己。

 

又如,儒家对集体与个体都很重视,颇有集体主义精神和个人主义精神,但对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却都不认同。因为,集体主义是单方面强调集体的利益而忽略了个体,个人主义是单方面强调个体的利益(包括权利、自由和尊严)而忽略了集体。儒家则是两者兼顾的。

 

同样,儒家爱民族、爱社会、爱自由,但对民族主义,社会主义,自由主义都不认同。各种主义或出偏、或有错各有局限,既使是好主义,正确度亦有所不足。唯有儒家仁本主义,具有至高无上的真理性和普适性。

 

仁本主义,也可以表述为良知主义、中庸主义等。“中庸”在儒家,不仅是方法论、而且是价值观,还可以是本性本体、即乾元仁体(即良知仁性)的形容。儒家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持批评态度。物质也好意识也好,都不是第一性的,都属于现象。乾元才是本质和第一性的,它兼具一切物质意识的信息而又超越一切物质和意识。(于此亦可见,“中庸”不是折中主义,与平庸、庸俗更是毫不相干。)

 

也可以说儒家是道德主义,只是道德一词不能作肤浅庸俗的理解,而要与仁和良知一样提高到本性本体的层面。2010-11-19东海儒者余樟法

首发儒学联合论坛学术厅http://www.yuandao.com/index.asp?boardid=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