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胆敢言和积极推动言论自由而著称的原新华社副社长李普,于11月8日中国记者节当天在北京病逝,享年92岁。一个月前,李普和李锐、胡绩伟等中共老人,致函人大常委会,要求落实宪法中有关言论自由的条文。

*晚年积极呼吁新闻自由*

原新华社副社长李普星期一下午在北京友谊医院逝世。李普的朋友们说, 他晚年始终念念不忘的就是,如何在中国实行言论和新闻自由。原新华社记者杨继绳回顾了他9月25日跟李普最后一次见面时的情景:

“最后一次见面,身体状况还可以,他谈论新闻自由。‘新闻自由现在是应该坚持的,’他说,‘现在讲得很少了。现在讲新闻自由,和讲外国话一样,真是可笑。’他到晚年一直追求新闻自由的。”

而后不久,李普参与发起并共同签署了一封致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信函,要求落实1982年宪法第35条中明确规定的公民“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信中说, 这一条文28年不兑现,已经成为世界民主史上的丑闻。

*曾经担任新华社副社长*

李普,湖南涟源市人,1918年9月30日出生。青年时代是个文艺爱好者, 1938年加入中共后开始记者生涯。

他报导过“解放区”的生活, 采访过国共两党和美国代表组成的军调处的工作,曾在刘邓大军中当随军记者。1949年8月奉调北平,担任新华总社特派记者,报导了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

其后,李普担任过北京大学政治系主任、中南局政策研究室主任、新华社北京分社社长、新华社副社长、全国记协书记处书记等职。着有《光荣归于民主》、《开国前后的信息》、《记者甘苦谈》、《刘伯承元帅传》等书。

*被称作“两头真”的中共老人*

杨继绳和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杜导正称李普是中共老干部中的“两头真”人物,也就是,年轻时代为追求真理真诚地参加革命,离休以后大彻大悟、真诚面对社会现实。

去年,在中共建政60周年前夕,李普接受了美国之音记者专访,谈到他当初参加中共时的理想跟目前中国社会的差距。

记者:“您当时所奋斗的那些目标,现在在多大程度上,是实现了的?”
李普:“百分之六十(实现了)。不完全是我所想的那样一个政体。”
记者:“您原来是怎么想的?”
李普:“比较民主,民主选举是最重要的一条。开头也还是那么回事,慢慢地,民主的成分减少,专制的共产党的领导一步一步加深。‘老子说了就算’、‘老子说,你照办’,这不是共产党,不是我们原来所宣传的那一套,也不是我们入党的时候所欣赏的那一套。”

*生前痛批毛泽东是“坏人”*

这位曾在开国大典上近距离报道过毛泽东的资深记者,毫不掩饰他后来对毛泽东的反感。

李普说:“毛泽东不断地搞运动。这些运动,有的是他推卸责任。他呢,纠正运动的过火的方面,好像他很文明,其实不然,他对城市人民并不了解。他装。这就是坏人。毛泽东坏极了。我是不喜欢毛泽东。”

*‘六四’后多次探望赵紫阳*

1960年便与李普相识的杜导正说,李普是一个追求真理、性格坚强、敢说话、有见解、勇于承担责任的优秀媒体人。

他说:“在‘六四’事件当中上大街的,李普是第一个。他参加游行队伍了,他从新华总社门口出来,到了民族文化宫,他身体弱,走了一半,他走不动,他就回去了。(他)是个敢说话、敢挺身而出、敢为真理奋斗,但也不是没有缺点的文化人。”

“六四”后,李普数次前往赵紫阳家,看望这位遭到软禁的前中共总书记。他说,在历任中共领导人当中,他最佩服的就是胡耀邦和赵紫阳。

*小是小非可让步 大是大非不妥协*

杜导正认为,李普晚年思想上的变化不是从书本上和理论上得来的,而是从党内实践中来的,是经过几十年风风雨雨、酸甜苦辣,慢慢觉悟的。

杜导正说:“58年‘大跃进’饿死那么多人,‘文化大革命’搞了那么个稀巴乱烂,毛泽东同志,从他个人来说,他是一个‘罪人’,他是犯罪的,有犯罪行为。历史上,人家会重新评判,甚至于审判这个东西。所以经过这么多经历以后,李普我们这批人,我们就觉醒了,觉得这样搞不好,所以对待任何事物,要独立思考,有个是非,小是小非可以让步,大是大非不能让步、不能妥协。”

杜导正现在是《炎黄春秋》杂志社社长,李普去世前则是这本杂志的编委会成员,80岁以后仍然文章不断、秉笔直书。他说:“过去说假话,我现在年纪大一点了,李普我们这批人,现在不愿意说假话,我们说假话,付出很大的代价,人格上的代价、国家的代价。”

*记者节去世引发新闻界关注*

杨继绳跟李普认识25年了,他为中国失去这样一位杰出记者而感到惋惜。

杨继绳说:“他逝世,新闻界非常关注。正好昨天是中国的记者节。大家都很关注呀,电话很多。”

李普先生的家人告诉美国之音,李普的遗体告别仪式将于星期五在北京八宝山举行。

请看原文:
敢言记者李普去世 享年9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