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第18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今天(11月14日)闭幕。日本和中国两国领导人在这次会议期间举行短暂会晤。专家评论说,日中两国领导人利用多边场合进行非正式接触,释放出愿意改善双边关系的愿望,同时说明日中两国解决争端的时机还不成熟。

*日中首脑会晤 释善意*

中国和日本两国领导人利用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密集接触。11月13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日本首相菅直人举行了20分钟左右的短暂会晤;今天(11月14日)两国外长也举行会谈。

胡锦涛和菅直人在会晤中,就钓鱼岛(日本称尖阁列岛)争端阐明了各自的立场。两位领导人一致希望进一步推动两国双边关系。双方一致认为,保持日中战略互惠关系长期稳定发展,符合两国人民的利益,也对地区和世界的发展非常重要。

日中两国外长在会晤中一致同意,通过民间和文化交流改善双边关系。

*媒体:避免关系进一步紧张*

外界对备受瞩目的日中两国领导人会晤做出了反应。日本放送协会(NHK)分析认为,尽管会晤时间只有20分钟左右,但是会谈本身具有意义,避免了双边关系决定性的破裂。路透社说,日中领导人会晤强调了弥合分歧的善意。

*双方没有着力赞扬会晤*

不过媒体也注意到,跟以往不同的是两国都没有把这次领导人会晤着力褒扬。中国外交部副外长崔天凯反而强调,中日关系的任何改善都会遇到令人不愉快的摩擦。

*陈刚:中日保持非正式接触*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陈刚认为,日中两国领导人在今年9月撞船事件之后,还是保持着相当地接触。但是这种接触总体来讲都是在多边场合下的双边会晤,属非正式会晤。这样的会晤既不会伤害到两国国民的民族情绪,同时又表达了愿意改善关系的愿望。

陈刚说:“中日两国最高领导人确实希望两国关系不要被钓鱼岛撞船等事件所干扰,能够总体朝着前进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双方又考虑到各自国内日益高涨的民族情绪,所以他们总体希望保持相对低调的姿态。”

陈刚研究员指出,尽管中日双方释放出愿意改善关系的善意,但是受到撞船事件的影响,双方都保持着一种小心谨慎的态度。

*日中缓解关系实质性努力时机未到*

中国副外长崔天凯在接受香港文汇报采访时表示,中日正在朝着稳定的战略关系努力,但是两国历史和现实的冲突意味着两国需要付出加倍的努力。

陈刚研究员认为,现在日中两国解决争端的实质性努力,目前时机还不成熟。因为撞船事件现在还没有平息,双方的民族情绪还没有恢复理智,经贸合作也还没有重新走上正轨。

他表示,“现在进行的话,双方都缺乏让步的诚意。双边的谈判,尤其是领土的谈判,总体来讲是一个讨价还价的过程。也就是说,谈判双方都需要在某些方面做出一定的妥协。可是如果在双方国内民族主义情绪非常高涨的情况下,谁都不敢做出这样大幅度的让步。如果双方都没有妥协的诚意,这样的双边谈判很难期待取得大的成果。”

今年9月发生钓鱼岛(日本称尖阁列岛)撞船事件后,日中双边关系持续紧张。两国领导人虽利用各种场合进行了多次短暂会晤,但始终没有举行正式的双边会谈。

另一方面,中国、俄罗斯和日本星期六(11月13日)签署协议,共同投资10亿美元在俄罗斯鞑靼斯坦建设一座化工厂,利用当地丰富的天然气资源生产氨、甲醇和粒状尿素。工厂预计2015年投入生产。

请看原文:
日中首脑会晤 释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