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抑或那隐隐作痛的爱
由‘保护母语’运动谈起
从严格的政治意义来说,今天,中国大陆(并未谈及海峡两岸问题)并未实现真正的统一,对于具备六十年建国历史的中国政府来说,是为一种耻辱,而占据全球五分之一人口的潜在性大国的这一非正常状态,对于六十亿的地球村民来说,也不失为一大悲哀。毛泽东时代的意识形态统一和邓小平时代的经济形态改革和统一、以及后邓小平时代政治文化形态的大统一过程,均未得到如期的效验,在漫长的建国历史中,这一系列的问题在国家形态和体制的瓶颈处次次堵塞。儒家式为政之道的引导下,中国政府为融通这一系列政务堵塞,采取了反而复之的蠕动政治操作,即在长期的时间里,采取短暂式政策和政府文件的官民互动,以迎合中国绝大多数国民的心理承受限度,为赢得民众对政府的合法性的心理认同。这也是二十世纪中叶以来,中国国家政治的最大特点。在这官民磨合的过程中,不乏有时彼此冲撞的时刻。这实为常理,而我们常常为此惊讶,甚至惧怕。
建国以来,中国式民族教育虽经历了一段复杂的过程,但也得承认它取得了一些值得炫耀的成果。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的飞跃式发展中,有效的集权政策不但为民族地区培养了一大批特殊的民族语言人才,而且也带动了边疆偏僻地区的民族基层教育,甚至在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奠定了最初又最基本的国家认同感的心理基础。而在今天,民族地区民族语言人才的‘假饱和状态’,以及民族地区与内陆地区的教育体制需要趋于统一的前提下,一系列政策相继推出,这客观上触动了民族地区及民族语言工作者的切身利益,更重要的是对具有母语依赖心理的民族学子们造成了情感撞击。这就是近日在青海藏区发生一些‘保卫母语’工程的缘由所在。
我们需要解放思想,不能被无限制地禁锢在有种很长不变的‘发展’思维里。我们很少有过跳跃,这或许由于我们惧怕前方有深渊,或许由于太痛苦地留恋过昔。
我们藏人生来就具备着一种被异族他人无法理解的被庇护心理,我们常常被这种心理无端地奴役,而很多时候,这近乎于变态的心理效应却被很自信地认为是一种虔诚的信仰。我们习惯于用嗓子吼几声,然后默念着自己都无法读懂的各种真言,焦急地等待着太阳从西方出来,让光明照耀高原。其实西方是太阳落山的地方,这是常识,这是我们日复一日在证明的普遍实例。
我们忘记了‘智慧’,我们忘了这可贵的东西很久很久。
我是鸡蛋,知道前方是铁墙铜壁,我宁愿自己慢慢滚落到另一个方向,也不愿勇敢地撞墙,并击碎自己飞溅出生命的鲜血,而希望滚落到另一个方向,那样也许柳暗花明又一村,也许被慢慢磨烂至极消融。我认定并且承认这是强势政权下的‘生存并发展的逻辑’。撞墙飞溅生命的元素,那虽是一种美丽的瞬间,却是你永远的熄灭。萨班的《至蕃人书》、固始汗的入藏建立政府、以及满清政府参与的廓尔喀战役,使我们滋生了被庇护心理,这是历史的过错,也是必然的道路。
除此一路,实无他道。藏人的佛教信仰心理是形成被庇护心理的重要缘由,但也无法认为其唯一的缘由。
文化会养活一个民族,但是固守着单一文化,固步自封作为前提的话,文化也会灭绝一个民族。我们是否到了敞开胸怀,应该以主动的积极地姿态接受新文化的时代?这一点值得我们深深思虑。
另外,我们还有一种自恋的全民心态(在此全民一词指所有藏人),认为藏传佛教是我们的而且是永久的私人财产,并相信且已经开始了以此养活自己的实践活动,大批僧人远赴内地的初衷即使如此,其他的所谓传教,几乎是藉口而已。需要知道在一个当今如此开放的全球文化语境中,任何一个民族的任何一种文化,只要对全人类有益,它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你只是它暂时的光源而已。认知这一点是我们跨越门槛的原始动力。
中国的权威领袖现象(此指建国权威毛泽东,改革权威邓小平)逐渐消逝之际,集体领导的特质越来越显现。这导致了国家中央机构的同一文件或政策在不同地区或不同领导的特殊表达或个人阐释,有必要之际,这类过错被美称为‘因地制宜’或‘以当地实际情况为由的具体措施’,余留了中央政策在基层改玄的巨大空间。
其实,在中国的政务运作中,政策法规的文字表述和领导开会的宣讲阐释、以及基层机构的实际操作等三方面具有很大的出入。长期以来,国家政务中这三方面的不一致性滋养了民众的戒备心理。其实《青海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文件中 ‘鼓励民族中小学与普通中小学资源整合利用,实行民汉合校,改变教学环境,优化培养模式。加强“双语”教材和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建设。到2015年,小学实现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主、本民族语言文字为辅的“双语”教学,并加快对少数民族中学生实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加授本民族语言文字的“双语”教育步伐。加强民族预科教育。按照规模化、规范化思路,整合我省高校预科教育资源,提高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的表述,并没有出入于中国式逻辑之外。中国教育体制的复杂性和国家集权教育体制需要统一的前提下,这样的政策迟早会上台并会严格实践,这是国家统一工程中无法避免又比较棘手的重要部分,只是我们稍稍不习惯而已。
在汉语为主的双语教育模式(实际是三语模式)中,我们需要面向全国十三亿人的社会自谋生路,这是一个融入的时代,虽然以前我们防之又防,但这也是我们在历史的前进的道路中最佳的选项而已。
除此之外,没有选择。那我们欣然接受吧!让我们在融入中磨练,成长,与十三亿人一起幸福吧!
我,这样透析西藏
http://zhaxilongzhu.tibetcul.com/110561.html